第9章 销路喜人(2 / 2)

加入书签

“咱们先进城,我再想办法。”

从北洼村进城要十几里,去镇上倒是只有四五里路,张卫东不同意去镇上:“镇上人少,糖多不一定能卖完,去县城那里人多。”

关月玲本来不想带他去,可又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不让他去自己能不能卖掉心里实在没底,看他胸有成竹的样子,居然莫名信任起来,也就答应带着他一起了,这年头人们不管去哪要么是两条腿,要么是马车牛车,可惜这趟进城不是生产队的活,不可能借到牛车马车,只有靠自己的双腿了。

好在已经是1978年底,出去不用生产队开什么证明了了,母子俩走到城里的时候,太阳已经升了老高,关月玲浑身汗得湿透了,张卫东心疼,担心她着凉,关月玲笑说:“乡下人哪有那么娇气,我以前做河工的时候比这流汗还多呢。”说完还问他:“咚咚你饿不饿?”

来的时候带了干粮,张卫东说不饿,关月玲非要给他买早点,张卫东说:“妈,先不买早点,买纸的在哪,咱们去买纸。”

“买纸干什么?”

“装糖啊,不然别人买了,怎么拿?”

“就你鬼主意多。”关月玲对县城很熟悉,轻车熟路带着张卫东来到一个商店,看张卫东花二毛钱买了一刀牛皮纸,随后两人来到一个小巷子里,小巷人并不多,关月玲找了个地方左右看了看,才按照张卫东的吩咐,地上铺上一层布,倒了些糖在上面,果然东西才摆好,就有一个老太太围了上来,好奇的问:“大嫂,这是什么?”

“这是福字糖,过年的时候吃的,奶奶你看每个糖上都有个福字,多吉利。”张卫东说道。

老太太惊奇地看着他说:“这小子嘴可够利索的,说得真好,我能尝一个吗?”

关月玲皱了皱眉想拒绝,从做糖到现在,她自己一个都没舍得吃过,这老太太张口要尝她有些不愿意,却看见张卫东已经快速地拿了一个递过去说:“尝尝呗,先尝后买不吃亏。”老太太听完喜笑颜开放在嘴里,然后一个劲地说好吃,她这边一说,立刻就围过来不少人。

张卫东说:“那奶奶你要买点带回去吗?”

“买,买,这东西可少见,今天不买以后想买可不容易。”要张卫东给她称二斤,关月玲没想到生意做的这么顺利,还有些发呆,张卫东推了推她,她才慌忙答应着称好,那边张卫东已经裁好了牛皮纸,把称盘里的糖倒在纸上方方正正地包好,看起来十分高档,老太太喜笑颜开地说:“这个好,这个好,小朋友你想的周到,包得也好看。”

可能是糖真的好,也可能是张卫东的包装做得够好,就这一会的功夫,又有好几个人要买的,你要一斤我要三斤,关月玲上称收钱收粮票布票手忙脚乱,幸好张卫东帮忙,才没弄错,不到半小时的功夫,带过来的十九斤居然全部卖完,还不断有人来问:“糖没有了呀,太可惜了,什么时候还有?”

关月玲想说:“家里没有红薯了,以后不卖了。”可没等她开口,张卫东就说:“各位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再有三天我们还会再来。”人群这才不情不愿地散去。关月玲说:“你这孩子胡说呢,家里红薯都没有了,都卖了咱们以后吃什么?”

张卫东笑说:“妈,你算过咱们今天挣多少钱了吗?一百斤红薯三块钱,三块钱的成本,在加上烧了一些柴火,可咱们卖了三十块钱,十斤粮票,十市尺布票,这么多钱能买多少红薯?”

听完张卫东的算法,关月玲惊呆了,三十块钱,要知道当时的工人每月工资只有十六块二,自己一天的功夫挣了工人二个月的工资?这可能吗?可是钱在怀里装着呢,但她又担心地说:“咱们做糖卖糖要是被人知道了,会说咱们投机倒把,要批斗的。”

张卫东淡定地说:“批斗又不少块肉,想批就批呗,可是要是不卖糖咱家就没钱,大姐读书就要遭罪心,三姐因为没钱不能读书,咱家今年还有一个月的饥荒,不挣钱一家子要出去要饭吗?”

关月玲听完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