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做文章(2 / 2)
胡杨说道:“张博洋和李香香现在有了计划,如果不出意外他们要等咱们的混凝土弄出来才会动手。那么这段时间里,他们应该会消停一阵子。所以戚扬不用再监视张博洋了。”
戚扬点头表示明白。
胡杨继续说道:“接下来我要去一趟欧洲,时间暂时没办法确定,但肯定不会太短。这次戚扬和简有德都要跟着我,你们俩都准备一下。”
简有德基本算是孤家寡人一个,没什么好准备的。这句话主要是说给戚扬听的。他的身份比较特别,出国这种事应该是需要报备的。
上次胡杨没有带戚扬活动,是因为有些事的确不好让他接触。麻烦上次都解决的差不多了,这回自然要把他带上,也好让他身后的人能放心。
胡杨说道:“出国之前,实验室一定要搞好。”
邢鹏说道:“场地和设备都没问题。只有人的方面还需要做点工作。咱们接触过的那些人,都不愿意办停薪留职。而大部分单位也都反对研究人员在外兼职。所以可能还需要点时间再做工作。”
胡杨思索片刻说道:“那就把重点先放在学生身上。实验室初期主要工作就是化验成分记录在案。技术难度很低。只要有基本常识,工作细心严谨就行。至于其他,那你就慢慢来。辽宁这么大,不愁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关于粉煤灰掺入混凝土的比例,胡杨也只是知道一个大致的比例。而且是没有相对应基数那种孤零零的数字。这是不能直接拿来用的。
其实就算他知道精确的比例和相对应的基数,也还是会让他们从头开始做试验。
科学实践的积累,是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一步都不能省略,因为每一步都是不可替代的知识财富。关于这个理念,胡杨是自始至终都在坚持和强调的。
除了邢鹏之外,今天项凌江和孙福生也在。在胡杨出国之前,这是最后一次集体会议。
丹东那边河道改造工程已经基本定下了。一共分成四个阶段,预计两年完成。瑷河流域河道改造、大沙河流域护坡及河道治理以及瑷河入江口改造。
还有最后一个阶段是暂时没有确定的。这部分是关于整个丹东水系上游的太平水库的。暂时不确定的原因,就是因为施工方案还没有最后定稿。胡杨希望施工方案能够精益求精,并具有超前的视野。除了托关系找了国内一流的水利研究院所,还在国外找了两家机构做了设计。所以这个时间周期会长一点。
如果想要让瑷河可以通航平底货船,上游的流量调整是肯定绕不过的一关。毕竟瑷河不是浑河,没有那么大的固有水量。不过胡杨的期待值也没有那么高。
这条水路的改造在他这里有长期和短期两个目标。
短期目的,就是在公路运输的成本降低到可以接受之前,作为陆路运输的代替品。而陆路运输的成本主要还是要看公路和铁路网建设情况。
而这两个领域光是投入的资金就是天文数字,更何况还涉及占地、拆迁、补偿等等问题,绝对不是一个单独的公司有能力单独去做的事。水路运输就是在国家有能力建设公路运输网之前的替代品。
长期目的,就是通过对整个丹东水系的整合。提高整个地区抗旱、抗涝、抗洪水的能力。丹东的气候四季分明,因为有鸭绿江支持的水系极少有大旱的记录,但洪涝却是比较多见。在这因为是下游的入江口,所以上游一旦泄洪,下游河道就要经受考验。
丹东境内最主要的就是瑷河和大沙河两条大河,只要把这两条河以及相关支流处理好,丹东未必不能成为一个农牧业发达的城市。
大家都知道,重工业和制造业才是工业的基础,也是制造就业岗位的大户。然而丹东并没有重工业基础,强行投入的回报率并不高。而且必须要考虑到这里是边境,重要的研发机构和制造车间,放在这里都是有风险的。
哪怕胡杨知道,在未来二三十年并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威胁,但谁知到历史会不会因为现在的某些选择,而产生某些无法预测的改变。
所以丹东在胡杨的心中的定位,从来都不是一个重工业和制造业的基地。而是一个轻工业和农牧业为主的,以宜居为发展方向的城市。
丹东的气候特点是具有这方面条件的。
调理水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污染治理。轻工业和农牧业也都有环境污染的问题。污染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并不是短时内就能够满足的。
所以在现阶段合理的规划,能够将污染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总之,对整个丹东的水系进行综合治理,是非常有必要,同时也是有极高收益的项目。但同样,这个项目需要的资金也非常的多。这也是为什么政府之前一直没有将这个项目列入政府预算的原因。
而此次项目终于启动,也是因为华夏科技给出一个可以解决资金缺口的方案。方案的核心,就是华夏科技在施工过程中,将要垫付其中八成的工程款。
财政会通过分期、抵扣和置换的方式,在未来的若干年中,向华夏科技支付工程款。为了达成这个共识,项凌江和赵援朝这次在丹东可是都费了不少力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