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兰芳共和国轶事(1 / 2)
清朝初年,便许多广东沿海人民因为不堪官府的层层剥削,以及天灾人祸的困扰,不得远赴南洋谋生。
因为这些远赴海外的华人们很多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又加之擅长经营,初时极为受当地土著头领们的重视。
大航海时代,不少欧洲海盗,甚至许多本地的泼皮混混冒充的海盗四处骚扰南洋各地,为了保护自己的身家财立,头领们委托这些远赴重洋的华人们赴广东招请团练,为南洋各土著头领担当保镖或护院之类的角色。并逐渐形成了所谓“公司”的组织,其中,势力最大的便是当时的兰芳公司。
兰芳公司的头领罗芳伯,本来是聚胜公司的首领吴元盛的属下。由于罗芳伯善于经营,其经营的兰芳公司声望竟渐渐超过了聚胜公司,而吴元盛反而成为了属下。
因为兰芳公司势大,不少地方酋长都要求兰芳公司保护他们。罗芳伯顺势于1777年在坤甸成立了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并担任共和国元首,总揽国家保安及各部族之间的协调工作,而各部族的内部事务,任由各酋长负责。势力最盛的时候,兰芳共和国的控制势力遍布整个波罗洲岛(即后世的加里曼丹岛)。
那时候鸦片战争仍未发生,在满清的眼里,欧洲人仍是满清皇族们不屑一顾的化外蛮夷,而远赴远东经营贸易的洋人们亦非常顾忌满清朝廷。
深谙此道的罗芳伯,在立国之初便向满清称臣,并派员前往北京朝贡。由于担心满清政府背后使绊子,罗芳伯在称臣的时候使了个小花招,只是以“兰芳公司”而不是以“兰芳共和国的名义朝贡,果然顺利的在满清朝廷那里蒙混过关。
兰芳共和国的首领一般称“大唐首长”或“大唐客长”,亦即客居海外的华人的首领的意思,在当时,他们也确实很好的履行了其海外华人,至少是南洋华首领的义务。
兰芳共和国立国之初,由于深知创业的不易,其前几任的总长都是兢兢业业,励精图治,领导当地的百姓不断的改善农业技术,扩大矿业生产,大力发展文化教育,组织军事训练,确实将兰芳共和国经营得有声有色。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当他们满足前人们的成绩裹足不前的时候,西方各国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飞速的发展,而他们曾经倚靠的满清朝廷,则在西方列强的眼里,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菩萨,更逞论能给兰芳共和国提任何保护了。
更况且,兰芳共和国是海外移民建立的国家,它的发展壮大,更是遭到了西方殖民者和依附于他们周围的原土著们的嫉恨,他们采取各种手段,不断压制兰芳共和国的生存空间。
罗芳伯建国之后,也曾经想过把兰芳纳入满清的版图,没想到,满清朝廷不但不承认,反而还纵容西方列强对他们的压迫和压制。
而刚于前年(1843年)继任兰芳共和国总长的叶腾辉,更是自感自身能力的不足,更对目前华人们在婆罗洲岛上的前途而感到忧心忡忡。
令他意外的是,这一天,他居然会迎来一个自称同样是海外华人的陌生男子的拜访。
而这个陌生的男子除了长相面貌同华人们相象之外,其形象气质穿着打扮,竟没有一点同满清的百姓们相同的地方。
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理,叶腾辉做出了还是见一见这个年轻得出奇的男子的决定。
这个男子,自然便是穿越众中的年轻小兵周亮。
周亮向赵文礼献上了一个十分周全的计划,没想到,也让赵老大把他扔在了这个陌生的地方,每天里同这些陌生的人们打交道。但是,为了无数海外的华人同胞们,周亮觉得,自己值了。
赵文礼接受了周亮的建议,将自己那艘经常拖在船队最后的,满水排水量不到一千吨的双桅帆船改装的船卖给了未来的南珠共和国,并从自己的仓库中挤出了三百支燧发枪。与此同时,还将周亮留在了南珠岛。
似乎对只是划给了赵文礼等人一块方圆不到十里地的不毛之地感到十分的愧疚,张杰绪又给赵文礼奉上了满满五千斤新产出的稻谷。
其实船队是不缺粮的,再说花这么大的力气拉着船粮食,还不如去江南一带买粮呢。但一来张杰绪确实很真诚,二来赵文礼感觉,这南珠岛上的稻谷,似乎比占城稻还要饱满。在杂交稻发明之前,拥有一个优良的谷种,可是意味着能养活更多的人。如此一想,在推却了一次无果之后,赵文礼干脆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下来。
张杰绪派人把粮食全部搬上了船,又从自己的人中挑选了一百名精壮随船队出发。他们将乘坐赵文礼卖给他们的船,随同赵文礼的船队一起,前往广东沿海转运移民。而这一百名青壮,则不仅要利用这段时间学习操弄船只,还要抓紧时间接受穿越众的军事训练。
而奉命留下来的周亮,甚至还等不及和张杰绪混个脸熟,就不得不继续乘舟东去,在坤甸海外的某片海域中,解下了一艘小帆船,在张杰绪派出的得力助手的帮助下,驶进了坤甸城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