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1 / 2)

加入书签

捡了两大袋子的好红薯,郑思远回去就写了奏章,将红薯跟奏章一起送回了长宁城里。

傅清芳还不知道苏月凉已经在边城把红薯给找了出来,她因为跟人合伙做海上的生意,也跟出海的船上管事的说了,只要是发现了新的食物种子,都给她买下来。

傅清芳也得了好几样种子了,她都种在了庄子里,能吃的部分都吃了一个遍。

实话实说,有些食物,真的不太好吃。

至于那本话本上说的那些高产的种子,什么红薯玉米土豆,傅清芳是一样都没得到。

新帝登基,后宫封赏,皇后自然是太后了,太子妃也成了皇后。

傅清芳那日先是救了皇后的独女,又飞身去替太后挡了剑,尽管那剑被侍卫们给拦了下来,可她毕竟也飞身挡在了太后面前不是。

当时她先是提醒了太后,又飞身一扑,皇帝跟众大臣可是都看在眼里的,不管怎么说,傅清芳也算是个功臣了。

封赏了后宫之后,太后下了一道懿旨,封傅清芳为嘉文县主。

傅请芳接到旨意,自然是要按品大妆,去宫里谢恩。

接到懿旨之后,郭氏比傅清芳还要高兴,别的不说,太后在这个时候封了儿媳妇做县主,对镇西侯府总算是一种安慰。

即使日后镇西侯府受到清算,那傅清芳大概是不会受到牵连的。

不管儿子跟儿媳妇的关系再不好,那也是夫妻一体的,只要他们夫妻两个有一个人在,那郑家就不会真的倒下去。

这个时候,郭氏觉得当初老侯爷给儿子结了这么一门亲事,真的是太有眼光了。

傅清芳进宫先去了太后处谢恩,又到了皇后处谢恩,当日里要不是傅清芳,皇后的独女恐怕就得遭遇不测了,因此,皇后对傅清芳是感激的很。

陪着皇后说了一会儿话,又收到了不少的赏赐,直到天快黑了,傅清芳才带着东西回了家。

为了庆祝傅清芳被封为县主,郭氏发了话,所有下人的月钱翻番,还让人整治出了一桌上好的酒菜,等傅清芳从宫里回来,洗漱一番就开席。

其实侯府里满打满算的总共也就郭氏与傅清芳两个大的主子,郭氏按照最上等的酒席来准备的,待到傅清芳坐到桌前,不由得说道:“老太太,这也太丰盛了些。”

郭氏笑着道:“应该的,咱们家里这么大的一个喜事,咱们也乐呵乐呵。”

先帝刚驾崩不久,是不能饮酒宴席的,郭氏让人准备的这一桌,看着丰盛的很,其实都是素菜。

现在镇西侯府郑处在风口浪尖上,还是小心一些为好。

第二日,大房三房并亲朋好友都上门恭贺傅清芳,众人自然说起来傅清芳那日的英勇,魏氏许氏的品级不够,并没有去皇陵,没有亲眼所见,今日听了,不管心里怎么想的,面上总得恭喜傅清芳。

许氏就道:“二嫂好生厉害,那么个场景也不怕,就连人都敢杀,我胆子小的很,就是鸡都不敢下手的,这样一比,二嫂还真的是英勇啊,怪不得能被封为县主呢。”

傅清芳像是听不出许氏话里的意思似的,笑着说道:“三弟妹说的这是什么话,我平日里也是连鸡都不敢杀的,可那日情况危急,我才敢上去的,要是三弟妹在那里,说不定比我还要英勇,不说封个县主了,恐怕得被封为郡主公主吧。”

论口才,许氏自然是不及傅清芳的,魏氏怕傅清芳真的不给许氏面子,说出些别的话来,忙把话头给岔了过去。

傅清芳眼前最操心的就是明沧的教育问题,她打听了不少人,终于给明沧找了个老师,那老师是个上京赶考的举子,也是有些才学的,只是因为病了错过了春闱。

因为囊中羞涩,就想寻个馆坐西席。

那人是章嘉歆给推荐的,是他同年的族弟,人品是有保证的。

有章嘉歆作保,傅清芳自然是愿意的,那举子在长宁城里赁了房子,就在章家不远处,如此兄弟两个正好顺路,倒是方便的很。

除了明煦明沧都有先生了,傅清芳还寻了一个女先生,在家里坐馆教导明璇明珊。

郑家其余的族人知道了,也把自家适龄的女孩送了过来,傅清芳询问了明璇明珊的意思,便同意了。

郑思远八月里回了长宁城里一趟,夫妻两个见面可没什么久别胜新婚的激动,郑思远也知道今时不同往日,傅清芳不是他随便拿捏的,他倒是想跟傅清芳和解,只是傅清芳能愿意再给郑思远笑脸吗?

自然是不愿意的。

郑思远说了几句软和话,都被傅清芳不冷不热地给顶了回去,郑思远也不是那厚脸皮的人,既然傅清芳不给他好脸色,他也就不想着再跟傅清芳和好了。

郑思远回来的第二日,傅清芳就进了宫,找皇后求了两个嬷嬷两个侍女来。

那两个嬷嬷都是宫里的老人了,出来就是养老的,至于那两个宫女,身上都是有些功夫的,傅清芳求了这几个人来,就是怕郑思远狗急跳墙,暗地里给她下绊子。

郑思远久经沙场,光是看两个宫女走路的姿势,就知道那两人不简单,联系一下傅清芳从宫里求人的时机,他还能不明白吗。

夫妻两个的关系自然是更加恶化了,平日里他们尽量不碰面,即使在郭氏的宝乐堂里碰上,也不会跟对方说一句话的,权当对方是个透明人。

郑思远这次回来,是给皇帝献宝的,献出的宝贝,自然就是红薯了。

郑思远献红薯的时候,实在朝堂之上,他把红薯的产量这么一说,在朝堂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在边城那样的地方,红薯的亩产量都能有四五百斤,要是在环境稍好一些的地方,亩产量恐怕还得更多。

按照苏月凉所说,红薯的亩产量可以达到千斤以上,郑思远完全可以把红薯的亩产量报的更高,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

要是他是新帝的心腹大臣,自然可是往高里说,让人们对红薯能够更加重视,也让他的名声更加响亮。

可是他是新帝的心腹大患,要是把产量说的太高,结果却没有那么多,到时候一个“欺君之罪”的罪名压下来,他可就完了。

不过他在朝堂上也说了,今年边城降雨稀少,只在夏季下了两场雨,一般的农作物,亩产量不过百斤,红薯的亩产量却有四百多斤。

这样一对比,谁还能不知道红薯的产量高呢。

这还是第一年栽种,要是等红薯适应了大楚朝的气候,亩产只会更多。

民以食为天,一样抗旱高产的新粮种意味着什么,满朝的文武百官并坐在椅子上的那位自然是明白的。

新皇得了红薯,赶紧就让人按照郑思远说的方法种了下去,还特意在皇城里选了一块沙土地种下红薯,就想看看这红薯的产量到底有多高。

郑思远本来是三皇子的心腹,在新皇登基之后却来了这么一出,很明显的,他这是像新帝投诚的。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