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2)

加入书签

第11章

而郑徽却是更下流了,下流到了乞讨为生,不以为耻的地步。

当他能够撑一根竹杖,慢慢走路时,自动来施舍他的人就一天比一天少了。盘踞在土地庙的那些乞儿们,原来可以沾他一点光,以后又把他看成一个累赘。斜眼儿倒很同情他,但作为一个头儿,他有他的法度,如果私心偏袒,容许郑徽坐享其成,不能服众,他的丐头的地位,便有被篡夺的危险。

因此,斜眼儿不能不发话。“喂,新来的!”这是他们问不出郑徽的姓名,自然而然地所赋予的一个代名词,“你也该出去做点生意了!”

“我从没有做过生意。”郑徽惭愧地说,“不识秤,也不会打算盘。”

斜眼儿又好笑,又好气,“你倒像个书呆子!你道什么生意?我说的是没本钱的生意。”

“难道是去打家劫舍吗?”郑徽嗫嚅着说,“我想不是的。斜眼儿哥,你实说了吧!”

“你真的不懂,我只好实说了,两个字:讨饭!”

“噢——”这不足惊异,但他却感到为难,有现成的冷饭残羹,背着人也就吃下去了,若要仰面求人,伸出一只手去乞讨,那可是比死还难!

“怎么样呢?”斜眼儿催问着。

“我,我不会,我不知道怎么讨法?”

“谁又是生下来就会讨饭的?还不是逼到没有办法,只好不要脸了。”斜眼儿停了一下,开了教训,“讨饭也算三百六十行中的一样行业,要难,比什么都难;要容易,比什么都容易。”

“那么,请你先说容易的。”

“容易,就是不劳心、不努力,张口去讨,伸手去要。哪怕你万贯家财,娇生惯养,要吃饭,要钱花,不也要开开口、伸伸手?不然,谁知道你要干什么?总而言之一句话,如果讨饭不是件最容易的事,一个人就不会去讨饭。”

“嗯,嗯,这话不错。若是还有比讨饭容易的事,尽可以自食其力,何必是这样叫人看不起?”郑徽接着又问:“斜眼儿哥,你再说那难的。”

“难的就是你现在心里的想法,舍不下那张脸!”

“这话也不错。”

“可是,舍不下那张脸,就活不下去。你想想看,除了讨饭,你还能干什么?”

郑徽被问住了。茫茫人海,在他无路可走!任何一条路都有个起点,做工要会手艺,行商要有本钱,哪怕做苦力,也还要一把力气。而他,鹑衣百结,杖伤未愈,兼以遭逢了这样的人伦剧变,自觉已成为天地间最不肖、最无用的弃材,心志颓丧到了极处,即使有路可走,他也无力去跨开第一步。

于是,郑徽痛苦地摇摇头:“我什么都不能干!”

“那你注定了是讨饭的命!”斜眼兄理直气壮地说,“认命吧,去讨饭!”

认命是一回事,能不能开得出口去乞讨,又是一回事。不管斜眼儿如何开导、鼓励,郑徽仍是踟蹰不前。

“我可告诉你!”斜眼儿疾言厉色地提出警告,“弟兄们都说了,死掉的父母都吃不到我们一碗麦饭,可又养个活祖宗在家里,这口气咽不下去。你琢磨着办吧,你要舍不下这张脸,不肯讨饭,趁早替我请!”说到这里,又冷笑道:“我看你的脸皮也叫人剥得差不多了!舍得下,舍不下,都是一样。我可再劝你一句:已落到这个地步了,四大皆空,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日图三餐、夜图一宿,你不用担心妻妾偷汉、儿孙不成器,也不用担心小偷、强盗,更不必怕有什么仇人算计你,甚至死也不必怕,反正这个世界不过如此,回了老家更好。你想,这样无忧无虑,岂不是神仙过的日子?所以说,讨饭三年,给个皇帝不换,就是这个道理!”

这番话在郑徽真是闻所未闻。原来行乞生涯,竟是佛家勘破生死关头的大慈悲的境界!若“无我相”,则一切烦恼,无由而生。佛经上说“境由心造”,看来真是一针见血地刺破了七情六欲。

郑徽低眉敛手,赞叹地自语:“不想穷途末路,得闻金丹大道!”

“你说什么?”斜眼儿听不懂他的话,翻着眼,偏着头问。

“我听你的话!”

“对啊!这才是我的好兄弟。”斜眼儿高兴地说,“你只去讨好了。讨得到讨不到,都不要紧,要紧的是让别的弟兄知道,你并没有在家吃现成饭。”

从此,郑徽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乞儿。但他的乞讨方式,与众不同——他不强讨,也不用过分卑贱的神态和语言去哀求,他像个募化的行脚僧,沿门托钵,唱一声:“求布施!”有布施也罢,没布施也罢,决不多作逗留,惹人讨厌。

同时他又自己规定,乞讨以及午为限,因此,足迹不出一坊之地。讨来的钱和饭,都交给斜眼儿,再领受他自己应得的一份,只是一份果腹的食物,钱在他没有用处。

午后,他反走得远些,每每到佛寺去听经。长安自贞观年间玄奘取经东归,广建佛寺,高僧辈出,有时登坛说法,那般信心极虔的善男信女,对于大乘经义,其实并不懂得多少,倒是蜷缩在殿下墙角的乞儿,会心不远。

但是,郑徽却并非大彻大悟,真的看破了大千世界。他只是通禅理于丐道,无可奈何去自求解脱而已。有时午夜梦间,仿佛听得慈母的呼唤,闻到阿娃罗襦初解的芗泽,或者看见韦庆度爽朗的笑容,万千恩怨,一齐兜上心来,禁不住泪下如雨,那一刻,才算是他神智湛明的时候。

但在白天,他也实在只有假作看透了生老病死,虚矫地想学菩萨舍身饲虎的作为,才能把日子挨了过去。他的杖伤一直未愈,冬天一到,住在那四面通风的破庙里,手足更都生了冻疮,由红肿以至于溃烂。身上仍是那件用破布补了一块又一块的灰布袍,整天在打着哆嗦,只有晚上找些破板碎木头生起一堆火,身上才有一些暖气。而那红肿的冻疮,只要一感到热,便又痛又痒,常使他整夜不能成眠。

到了雨雪载途的岁暮,日子更难过了。斜眼儿还算是有算计的,在神龛中储藏着一些干粮,遇到无法行乞的天气,勉强可供一饱。但这年冬天的长安,天气坏得很厉害,一进了腊月,几乎没有一天晴的日子。储藏的干粮很快地吃完了,积下的一些钱也渐渐用完了,大家都陷入半饥饿的状态之中。

偏偏天又下了大雪,鹅毛似的雪片,日夜不停地飘了两天。整个长安城变得臃肿不堪,两县九衢都断了行人,好在民间富足,家家户户都有积聚的食粮,十天半个月足不出户,也不要紧。

苦只苦了斜眼儿的那班弟兄。乞儿们有个抵挡饥饿的秘诀:睡着不动,保存元气。只有郑徽不懂这个秘诀,饿得头昏眼花,五中如焚,自以为能了生死,忘荣辱,此时却不敌腹中熊熊的饿火。

第三天雪停了,生来一身懒骨的乞儿们,都还不想动,要看看天气再说。郑徽可是等不得了,撑持着竹杖,走出土地庙,但见白茫茫一片,遥望西市,冰清鬼冷,连条狗都找不出来。

饿得头晕的郑徽,无法细作盘算,他只是一脚高、一脚低,踏着积雪一面往前走,一面凄苦地喊着:“求布施,求布施!”

没有人理他。也许街道广阔,而且家家门窗紧闭,听不见他的声音,也许听见了懒得出门来看看。

那样拉长了声音喊,很需要用些劲,原来腹中就空空如也,一使劲更弄得虚火上升。额上冒着豆大的汗珠,双脚发软,一跤摔在雪地里。

一阵彻骨的奇寒,几乎使他断了呼吸。一种死的恐怖,挤出了他的仅剩的精力,居然很快地从雪地里爬了起来。

他的双脚还在颤抖,但终于站住了没有倒下去。他痛苦地发现,什么勘破生死关头,都是自己骗自己的大话。沦落到这样不堪的地步,却还留恋着毫不足恋的残生,真是没出息到尽头了。

于是,他的双眼模糊了,脸上感到发热,也尝到了他自己泪水的苦涩滋味。

然而他也知道,在那数尺厚的雪地里,即使想死,也不能够,就算甘心入地狱,也还得用自己的脚走了去。

于是他提起沉重的脚步,为自己去开一条路。雪地里一个脚印接着他的另一个脚印,荒凉寂寞,就像亘古以来,便只他一个人走过这一条路。

终于,他看到了一扇开着的窗和楼窗上的一个人影。

但因相隔甚远,而且眼力也大不如前,只能从不甚分明的彩绣衣影中,去想象她必是个丽人。然而这不是他所太注意的,只要是个人影,便能为气衰神敝、摇摇欲倒的他,带来稍稍振作的活力。

“求布施——”他自丹田中发声,满腔的希望,融入静寂如死的雪后晴空中,却如垂死哀鸣,令人毛骨悚然。

这一声传入楼头,有人顿觉心神震荡!那声音仿佛极熟悉,却想不起是谁的声音。仿佛极遥远——远得像是前生隔世的声音,但是,绝不是幻觉,她确确实实地知道,那声音是她曾听到过的。

“啊,像他!”一想起像“他”,她反爽然若失,只有些惊异,世上竟有这样声音相似的人!于是,撇开了“他”,她才想到那乞儿真可怜!

“求布施——”这凄怨的声音后面,又长长地喊出一个字,“饿——”拖下来的尾音,已不辨是哭还是喊!

如一把刀刮着锅底,那声音让她心痛牙酸,再也无法忍受,退后一步,砰的一声把窗户关得死死的。

然而隔绝想象,却不如隔绝声音那样容易,她立刻想到那乞儿看见她的动作以后所感到的失望。他会怨恨、诅咒,而怨恨、诅咒的不仅是她一个人,包括所有不该受怨恨、诅咒而该受尊敬、祷祝的好人在内。因为他会有这样的想法:有人见了这样凄惨的不幸者,而竟吝予一饭的施与,足见得这世界冷酷无情到了极处。

一想到此,她头上发热,不安极了!唯恐乞儿远去,给她留下一个难以补救的罪过,便来不及告诉绣春,随手抓了件绣襦,披在身上,匆匆忙忙,下楼赶往门口。

“小娘子,这么早,这么大雪,到哪里去?”一个粗手大脚、蓬头垢面,名叫欢儿的灶下婢问她。

这遇见得正好,“欢儿!”她吩咐道,“你到厨房里看看,有什么剩下的饭菜,快拿来!”

“小娘子,你要这些东西干什么?”欢儿说,“新鲜馍,已蒸上了……”

“别啰唆!快去,多拿些来!”

说完,她掉头就往外走。大门上了很粗的木闩,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它去掉,打开大门,一片强烈的雪光扑了进来,骤然间几乎眼都睁不开了。

她用手遮着眉毛,半眯着眼,向东面望去,雪地里一个蹒跚的影子在移动,心便放宽了,“喂,喂,要饭的,回来!”她大声喊。

那蹒跚的影子很快地停住,回过身来向前走,显然的,他恨不得一步赶到,但雪又深,他的行动也是心余力绌,所以低着头,一步一跌地冲了过来。

等他站定,抬头相视,她的想象突然冻结了!浑身的血,似已静止不流,只有一颗心,咚、咚,敲得像战鼓一样既重且急!然后,她的两条腿,不由自主地抖个不住!

她害怕极了!在她的感觉中,眼前就是地狱:一个丰神秀逸、意气自喜的名士,经过十八层地狱诸般苦刑的折磨,就变成了那样一个愁苦、衰颓、污秽,似乎已沦入畜生道的废物。

这是不能叫人相信的!她以战栗的声音,试探着问说:“你,你是一郎?”

那乞儿的脸整个地扭曲了!仿佛有恶魔在暗中掐住他的脖子,痛苦地挣扎着,却始终无法透一口气。然后身子摇摆了两下,悄无声息地倒在雪地里。

这就是答复,这就是证明!她——阿娃再无可疑了。

于是,有片刻的迟钝,当血液解冻之时,思绪如决堤之水,平日所蓄积的相思,此时都化作无尽的哀怜,胸腹之间摧肝裂胆般疼痛,双脚一软,也扑倒在雪地上。

但是,阿娃并没有像郑徽那样昏厥,她咬着牙,尽快地爬了起来,嘶哑着叫一声:“一郎!”然后脱下绣襦,裹住郑徽的身子不住地摇撼着,一面焦急地喊,“一郎,一郎……”

郑徽没有声息,身后的欢儿却惊诧得狂叫:“小娘子,你这是——”

这下提醒了阿娃,“来!你力气大,帮我把他弄进去!”她说。

欢儿不由自主地倒退了一步,用疑惧的眼光看着阿娃,仿佛想逃的神气。

“别怕,欢儿!”阿娃沉着了,“你知道他是谁?是郑一郎。”

“郑一郎?”欢儿像被马蜂螫了一下似的,跳了起来。

“是的。”阿娃说,“快动手!救人要紧。”

说着她自己先动手,欢儿不再迟疑,上前一把抱起郑徽,阿娃扶着他的肩,两人合力把他拖了进去,一直到厅上,才将他放倒在胡床上。

这一路进来,惊动了好些人,一个个都在怀疑,不知道阿娃为什么把个死掉的乞儿弄回家?所以都赶了来,在廊下窥探着。

“绣春呢?”阿娃喘着气问。

“在这里。”正从楼上下来的绣春,答应着急步上前。

“快拿姜汤来!”

“这是谁?”绣春好像没有听见她的话,视线一直盯着胡床。

“你看看是谁?”阿娃忍着泪回答。

“是郑一郎。”欢儿大声宣布。

“一郎?”绣春哇一声哭了出来,“怎么落到这个样子?”

一句话把阿娃的怒火点燃了!李姥、刘三姨、张二宝的影子都在她的脑中浮现——却都是夜叉般的狰狞面目,连绣春,看上去都像个张牙舞爪的小鬼了!

“这不是哭的时候!”她冷峻地命令,“赶快拿姜汤来!”

这一句话也提醒了其他在唏嘘不已的侍儿们,纷纷自告奋勇,帮着绣春去弄姜汤。留在那里的,都以关切而好奇的眼光注视着,或者悄悄地拭着眼泪。

这对阿娃多少是种安慰,在这一座屋子中,同情郑徽的人,毕竟比算计郑徽的人多。她的气稍稍平伏了下来,便又能很冷静地来考虑一切了。

她知道,郑徽只是饱受饥寒,骤然又遇见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爱恨交并,一时经受不住,以致昏厥。当他醒来以后,脑中还是昏瞀狂激的,唯有给他绝对的安静,才能使他恢复清明的心智。

于是,她说:“这里不宜于太嘈杂,你们都出去吧!别大惊小怪的,也不必去告诉姥姥!”

“已经有人告诉我了!”门外有人应声,正是李姥。她扶着小珠的肩,走了进来,看着侍儿们,平静地说:“小娘子的话不错,这里不宜于太嘈杂,都回到自己屋子里去!顺便把张二宝替我找来。”

侍儿们都惮畏李姥的严厉,等她话一完,鸦雀无声地散了个干净。阿娃原来听见李姥的声音就有气,这时看她的态度还不坏,便坐着不响。

“阿娃!”李姥一见侍儿们都走了,便低声埋怨着说,“你好糊涂!怎么把个又脏又臭的乞儿弄回家来!”

一句话把阿娃说得血脉偾张,怒不可遏。但仍愿意极力抑制着,因为她知道她的怨恨,不能发一顿脾气就算了事。

于是,她冷笑道:“哼,可不知道是谁害了他,弄成这个样子。”

“有谁害了他?谁也没有害他!”李姥很快地答说,“咱们不必算这本旧账……”

“当然要算!”阿娃冷冷地打断她的话。

李姥的脸色很难看了,一阵青、一阵白,好半晌说不出话。就这时,张二宝匆匆赶了进来,他昨夜喝醉了酒,刚刚起床,一时还闹不清怎么回事,只站住了脚,眼盯着胡床发呆。

“二宝!”李姥严峻地吩咐,“把这个乞儿弄出去!丢在雪地里。”

张二宝的脑子还是糊糊涂涂的,听李姥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刚抢上几步,要伸手去拖郑徽时,阿娃大喝一声:“住手!”

张二宝住了手,李姥却又语中带刺地责骂道:“混账东西,你连我的话都不听了!白养活了你!”

一个又要动手。阿娃指着胡床,疾言厉色地叱道:“你敢!我可告诉你,他正昏了过去,生死还不知道,你动一动,你得负责!原来可以不死,让你弄死了,你打人命官司;原来是死的,你把他挪到门外,那是移尸灭迹,你可担当得起这个罪名?”略停一下,她又警告:“我不是吓唬你!只要你动一动,我就到长安县去出首。你信不信?”

张二宝把酒都吓醒了,踉踉跄跄地退后两步,搓着手看着李姥。

“反了,反了!”李姥气急败坏地喊着,同时皱起了眉头,抚摩着腹部——她的胃气疼又发作了。

阿娃一见这样子,倒又心软了,挽着李姥的手臂说:“姥姥,何苦呢?又气坏了自己的身子。”

“你好!”李姥颤巍巍地说,“半生心血花在你身上,想不到你要把我气死了才罢!”

“不气,不气!”阿娃故意嬉皮笑脸地,然后吩咐张二宝,“你和小珠好好搀着姥姥回去,再到我这里来一趟。”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