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制造1980 第41节(2 / 2)

加入书签

郑文华可不怕比,在他看来,自己手下这帮兵虽然都不错,但比得上何熙一个没有。他倒是能帮着说,但收服这群家伙,还得何熙自己来合适。

他就说:“这个得问何顾问,我只有阅读权,没有讲出来的权利。我让你们做的大比武资料汇总,做好了吗?拿过来吧。”

工作大家都是很积极,江建中立刻拿了两张纸过来,递给了郑文华:“从建国开始,我们部委一共搞了十五次大比武,我们总结了一下,比试内容大致如下,您看看。”

郑文华显然心里门清,扫了一眼确定没什么疏漏,就递给何熙了,“我对面桌子空着,你先用,研究研究这个。看完了我再介绍厂里的情况,咱们讨论怎么干。”

这是让何熙先准备准备再发力呢。

何熙心头明亮,在这种工科人聚堆的地方,没有什么捷径,拿出本事来以后的工作就好干,何熙扫了一眼,就放下了:“直接来吧。”

别说郑文华了,应该是整个技术科都有点意外。

大家诧异的看着何熙,觉得她有点托大。

技术再厉害,她也不是科班出身,大比武这种事,一是需要对厂子非常了解,二是需要对规则十分熟稔,否则怎么安排工作?

郑文华还想提醒她一句,哪里想到,何熙直接将自己的黑色小挎包放在了桌子上,从里面拿出了笔和一个笔记本。

显然是有所准备,郑文华也就没劝:“开会!”

顿时整个办公室都动了起来。有人关门,有人搬椅子,最终围绕着大黑板成了一个圆。

何熙明眼瞧着,江建中还跟几个年轻点的技术员挤了挤眼睛,那意思太明显了,要试试她的斤两。

郑文华让何熙坐在了他的左手边,这才开始讲:“大比武其实就是技术考核。一个厂一个小队,一般三到五人。肯定会配上一名技术员,剩下的两到四名是技术工人。

主要考核业务知识和动手能力,业务知识涉及教广,一般是各种问答题和选择题。动手能力就可能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装配,看谁的机器装配的好,二是检修,也就是故障判断,同样问题的机器摆在各厂面前,看哪家最快修理完毕。至于其他,偶尔会有创新,什么听声辩音啊!不确定有没有。”

这就是给何熙介绍的,何熙点头:“这个考的是基本知识,短时间内可以集训查漏补缺,但是想要大幅度提高挺难的,得要本身基础就好。郑主任有推荐的吗?”

郑文华就说:“技术员我和于主任都可以,可以一个人做备选。工人吗?”他想了想说:“一装配车间的杜勇,是一流的装配工人,他可以。还有一车间的焊工吴太高,铣工张慧丽,钳工罗小军和高长虹。”

何熙听了听就问:“怎么都是一车间的?”

郑文华就说:“t185就是一车间生产的,肯定他们的工人更熟悉。另外,当初上马t185,是把厂子里所有的好工人都集中在一车间了,他们的确技术水平在厂里是最优的。”

何熙就问:“二车间的赵广鑫呢。”

郑文华真是挺讶异的,何熙居然知道赵广鑫!

他直接说:“你真是下了功夫,看了厂史吧。”

何熙点点头:“赵广鑫是个能工巧匠,焊接车床都能上,还有巧思。我看见他还研究出了油箱防锈液,为当时的厂子挣了不少利润。”

“那倒是。可那是十年前,现在老赵没那个心思了。”他叹口气,“老赵他媳妇病了,挺严重的,家里就他一个顶梁柱,他把心思都放在厂外面挣钱了,给好几个私人厂干活,而且不但自己干,还带着徒弟干,厂里的事儿一概不理,怎么说都不行。现在一天就露个面,人就不见了,成癞皮狗了。这人不行!”

怪不得从两三年前,这个人的名字就从厂史里消失了。

不过何熙也没评价,只是点点头。

郑文华只当何熙也放弃了,接着往下说:“虽然我说的这几个人技术不如老赵全面,但他们都是一线工人,对t185熟悉的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厂子里如果要找合适的人,只能是他们。”

说到这里,郑文华就说:“这就是我们都熟悉的流程。下面才是我们这场大比武的重头戏。原先大比武只是比拼技能,但从来没有比拼过产品,最多就是安全运转多少小时无故障,但比赛时间有限,不可能比这个。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了!”

谁料话音一落,江建中插了句:“既然何顾问来了,不如让何顾问给说说吧!”

郑文华不由瞪了江建中一眼。

这东西,他们这些人都不知道,何熙一个新来的,她是技术过硬又不是履历丰富,怎么知道的?

郑文华立刻就想换话题,哪里想到,何熙居然接了:“那我就说说。”

这会儿,连江建中都意外了,所有人不由竖耳倾听,看看何熙能说出什么道道来。

郑文华也捏了一把汗,生怕何熙这第一把火没点着。

何熙将众人目光尽收眼底,直接亮出了架势——她把自己的笔记本摊开了。

她的笔记本其实是老支书给她的,又大又厚上面还写着“优秀党员”四个字,是老支书存了好久的东西,瞧见她天天用作业纸写写画画,就回家掏箱底给她了。

现在,这本陈旧的厚厚的笔记本打开,居然里面是密密麻麻的钢笔字。

都是技术员,自然知道这是真下功夫了,一时间,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何熙也没卖官司,直接说了:“机器的比拼只有四点,节油、排放、噪音和外观。”

这四条一出,几乎立刻,底下嗡的一声就讨论起来。

实在是除了节油,这会儿其他三点没人在意的。

江建中就直接说了:“节油还好说,毕竟耗油量大浪费。可是排放噪音外观,是不是要求有点高了。要这么比,咱们国家的拖拉机都不合格。”

于桂芬也符合:“是啊,路上看看,都一个样,突突突的黑乎乎的。没必要吧。”

何熙反问了一句:“那你忘了,我们这是为引进拖拉机生产线找个落地厂家吗?你们也见过国外的机器,是什么样?”

这么一提,倒是所有人都思考起来了。

“漂亮!”江建中脱口而出,“每个零件都恰到好处,不像我们傻大黑粗。”

“舒服。就譬如这驾驶室,我们现在大部分都没有驾驶室呢,人家外国的驾驶室里面都有空调了。”

“的确噪音小,我去农场里调研,进口的机器没多大声音反而马力还足,我们的声音震天响,轰隆隆的,跟打雷似的。”

“至于排放更不用说了,我们的机器用用就成黑的了,都是燃烧不充分黑烟熏的。人家的机器红的黄的还是那个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