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节(1 / 2)

加入书签

“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为何偏要跑到屋里来说?”

赵志鹏听到这话 ,笑容僵硬了下,很快恢复如常:“女人就是小心眼,以后你娶过媳妇就知道了。志东,我就是想跟你说,她就是那个臭脾气,嘴上不积德,其实没什么坏心眼,看在哥的面上,你别跟他她一般见识。”

顾秋实似笑非笑:“我一个月进城两次,就算两次都来,也要半个月才见她一回,没什么不能忍的。”

原先赵志东就是看在亲戚的份上,才从来没有闹过,他年纪小却懂事,真吵闹起来,赵志鹏夹在中间不好过。

赵志鹏听到他这么说,点头道:“也对!你不要管她怎么说,反正你来了该吃就吃,咱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可不能因为一个女人而生疏了。走,再出去喝点。”

“不喝了。”顾秋实摆摆手,“我今儿要回去。”

赵志鹏一脸惊讶:“你这么远来,住一晚上再走……”

“不住了。”顾秋实转身开门,“大嫂那脸上我看够了,没有人愿意让别人跟看破烂货似的。回头我不会再来,你要是还想吃我娘做的咸菜,那就回家的时候带一点。”

这模样……明显是生气了啊。

赵志鹏追出了门:“志东,你先别走。”

顾秋实看了一眼收拾碗筷的孔氏:“大嫂,以后我再不来了。”

孔氏不喜欢有穷亲戚来打秋风,但也做不到把人赶走,也只能每次都阴阳怪气。这个人真的不来了,她心里又有点儿怕……这可是男人最亲的堂弟,在没有亲弟弟的情形下,这个就是亲兄弟。

“志东,你生气了?”

顾秋实摆摆手:“不生气,以后我不再送咸菜上门,也就不会来吃饭。你们简单,我也省事儿。现在九月,你们过年回吗?要是回,再坐在一起喝酒就是。”

孔氏脸上不太好,去年夫妻俩回去了,早就约定好今年不回,留在城里过年。

“志东,我不是嫌你麻烦,还有,我们今年不回去过年。”

顾秋实心下明白,孔氏对赵志东阴阳怪气,并不是因为赵志东吃的那点饭。城里的姑娘,亲爹还是个小管事,不至于为了几个馒头就不给人好脸色。

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赵志鹏给他扣黑锅了。

“不回去啊,那大伯母应该会很失望。”顾秋实随口道:“不回就不回吧,回去一趟还要花不少银子。那就有缘再见。”

孔氏:“……”这小子还欠着家里不少银子呢,怎么能有缘再见?

“志东,你年前都不见我们,是不是该……”

“红儿!”赵志鹏打断妻子,“我和志东就和亲兄弟一样,见不见面,感情都一样深。”

孔氏瞪他,眼神里几乎喷出火来。

顾秋实一副要走的模样,但站在门口就是不走。

“怎么,要不我把那几个馒头的钱付了,然后把咸菜带走?”

孔氏终于发觉了不对,眉头紧皱:“你把咸菜带走也行,银子还来。”

顾秋实心下呵呵,终于逼出来了。

他一脸莫名其妙:“什么银子?大嫂,我怎么听不懂这话?我什么时候拿你们家银子了?”

赵志鹏往后退了一小步。

完蛋!

第446章 打秋风的穷亲戚 二

孔氏没注意到自家男人的心虚, 她只看到了便宜堂弟站在门后 ,随时可能打开门离开。

这可不行。

现在距离过年还有三个月,赵志东口声声说以后都不再登门。而过年他们又不打算回乡, 那下次见面最快也要明年了。

家里的银子再多,也不可能借给人这么久。

“志东,你大哥什么都跟我说了,别装了。”

顾秋实一脸莫名其妙:“我装什么?”他将放在门栓上的手抽回, “我听大嫂这话,好像里面有许多我不知道的事,下次见面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 们之间可不能有误会, 得把话说清楚。”

赵志鹏见事情不对,立刻冲了出来,一把抓住妻子:“红儿, 你答应我了的,这是我们兄弟之间的事, 你不要插手。一个弄不好, 毁了兄弟情分, 以后我还怎么回乡?还怎么见我二叔?”

事情闹成这样,孔红儿也有点心虚,不过, 这银子她早就不想借了,拿的时候没问过她……今日已经开了口,不管银子不收这笔债,人已经得罪了。既然如此, 没必要这一脚都迈出去了又收回来。

“你顾及亲戚情分,人家不这么想啊。”孔红儿看向门口, “志东,我嫁给你大概已经快两年了,到现在也没个孩子。不是我们不想生,而是不敢生,这大部分的积蓄都……”

赵志鹏暗骂了一句。

夫妻两人没孩子,是因为怀不上,可不是因为家里没银子。

他不能拆穿妻子,大喝一声:“红儿!你再这样,我要生气了。”

夫妻两载,孔红儿平时脾气刁蛮,但只要他沉下脸,她就不敢再闹。

赵志鹏本以为他发脾气了妻子就会住口……她生气也不要紧,夫妻嘛,床头打架床尾和,回头等赵志东走了,再把人哄回来也不迟。

不愧是夫妻俩,巧了不是?此时的孔红儿也是这样的想法,今年收不回来的债,以后赵志东不再登门,收债之日遥遥无期。那怎么行?

孔红儿将男人借银子给乡下堂弟的事告诉了自己亲娘,孔家人对此很不满,要不是她再三哀求,双亲早就过来找男人算账了。

孔家夫妻已经放下了话,让她尽快将这银子收回来,如若不然,他们会亲自责问女婿。

之前孔红儿发现家里的银子被男人借走之后,发了好大一场脾气,赵志鹏好话说尽,各种讨好她,她已经答应了不把这件事情往外说。如果爹娘上门质问此事,岂不是表明她背叛了夫妻二人的约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