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节(1 / 2)

加入书签

多民族风格可选,有穿青女人的“三把头”,也有苗族女人头上的盘巾和银饰。

路菲菲得知她们已经会自己发挥了,便又去了一趟,看看她们发挥成啥样了。

蜡染果然已经是“血一般的红海”了,每家都在卖蜡染。

有真手艺的,就开让游客自己玩的小摊,还能现场让游客“点单”,想要什么,都能给做出来。

包括但不仅限于衣服、书皮、家居用品。

没有真手艺的,是从城里批来做好的衣服和物品,生意一般,毕竟没有那种现场看见的氛围感加成。

梳头和换装业务,也已经从蓝海变成红海了,站在树下,一眼扫过去,有十个梳头换装的店铺,其中以苗族最受欢迎,因为她们头上那花里胡哨银饰实在很拉风,女游客愿意花钱。

这个村子是整条线路上人最多的,但是除了蜡染,他们似乎也没有特别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梳头换装也就这么回事,这里不是当年的土司城主所住之处,虽然有些旧东西,但也就只有一个有当年痕迹的小广场。

游客们就好像在珠峰大本营那样,排着队跟“珠峰大本营5200m”的牌子合影,而不能像在日本京都祇园的游客们,玩艺妓变装,随便在哪里站一站,都能融入周围的环境。

所以很多人早上来,晚上就走了,甚至中午到,晚上就走了,住下来的人都不多。

众所周知,住宿,是旅游收入的一个重大的业务项目。

路菲菲觉得游客们应该可以在这里多留点时间的,但是……他们为什么要留下来……这个村子的前一站和后一站能玩的东西都比较花时间,所以,游客都跑了。

路菲菲一边想,一边在街上转悠。

她抬头,看到一个卖米糕粑粑的人家,坐在摊子旁边的少女头上也插着挺复杂的银饰,但是跟苗族的银饰不一样。

路菲菲过去买了一块粑粑,问起少女是哪个民族的,她说她是侗族的,她梳的是侗族发饰,这个村子里有二十多个人都是侗族。

路菲菲问道:“你家怎么没有顺便开一个梳发型的生意?”

少女摇摇头:“外面来的人都喜欢苗族的,复杂,好看。我妈妈会梳,她现在在前面的店里帮人梳苗族的头发。”

“我觉得你们侗族的这个发饰也挺好看的呀。”路菲菲笑着说,“能帮我梳一个吗?”

“能!你想梳成什么样的?”

“有很多吗?”

“嗯,我梳的这是一种,还有一种是这样的……”少女到里屋,拿出了一张一元钱纸币。

那是第四版人民币,上面有两个少数民族少女的侧脸。

少女指着右边的那个发饰相对简单的女孩子:“这也是侗族的发饰。”

确实,比起眼前这个少女的发饰,这个显得太简单了一点。

可是,有人民币做示范,路菲菲还是很有兴趣的,想梳一个同款,然后手举一块钱人民币,拍一张。

路菲菲问少女:“你妈妈在哪里摆摊?我也许可以帮她找点生意。”

少女指着前方:“第一个转弯的地方右拐就是了。”

“好,我去看看。”路菲菲说着,快步向少女指点的方向走去。

走到半拉,她忽然发现,自己把少女给的一块钱也捎来了,忘记还……要是她真不还,这事就是《震惊,邪恶的外地人竟然用这种手法诈骗无知少女》。

路菲菲一边给自己想罪名,一边找到了那个梳头的铺子。

有一些蜡染的成品,不多,应该是从外面批发来的。

一个中年女性坐在那里,无所事事。

她身边摆着的苗族头饰也不是很多,应该是家里没什么本钱,所以干啥都只能干个半拉,游客过来没什么可挑选的余地,就走了。

路菲菲拿着一块钱人民币,指着侗族少女的发型说:“我想梳这样的t,行吗。”

“这种啊?行行行。”她连连应声。

在梳头的时候,路菲菲问道:“你知道这个人民币上的人吗?”

“知道啊?我娘家村子里的人,石奶引嘛,我们都认识她。”

路菲菲:“咦?你娘家村子,远吗?”

“不远,坐半个小时车就到了,那边基本上住的都是侗家人。”

“人口多吗?好住吗?”

“不多,不太好住,没什么好玩的。”

女人一边梳头,一边絮絮的说着。

路菲菲留下梳头的钱,把一块钱也还给她了,跟她说:“你让你女儿,来这边做米糕,我看街上卖的都是方型的,你们努力努力,看看能不能弄出个模子,做成你们村口那个图腾柱的样子,或者是那个大屋的形状,再用你们山上的蝴蝶豆、姜黄之类的颜色染一染,肯定卖得好。

你再给她梳个这样的头,把一块钱纸币就挂在她旁边,写个招牌——人民币同款美女发型,富贵吉祥。”

说完,她匆匆走了,在镇上找了车,辗转去了侗族少女所在的村子。

当年的少女,现在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路菲菲下了车,找了摆小摊的老板打听:“请问,您知道石奶引住在哪里吗?”

老板马上给给她指路:“知道知道,我们寨的名人哦。”

路菲菲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家里织布,院子里还晾着一段刚刚染过的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