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丢的小姐回侯府了 第64节(1 / 2)
好在之前陛下许诺的那些流民,也到了北地。若是按照世家子来看,就该买了这些流民的卖身契,给了粮食吃了,让他们去种地。可买下这些流民之后呢?地是世家的,人也是世家的,和厉王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他辛辛苦苦岂不是要替人做嫁衣。可要厉王买下这些人,他也有心无力。就算募兵制收走了那些身强体壮的男儿,剩下的这些流民,又该如何?
谋士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想解决这个问题,可都困于钱粮,没有更好的办法。即便是李增,也是出主意让厉王说动世家,多多瓜分这些流民。既给世家卖了好,人也留住了,更别提地也有人种了,一箭三雕。
可这里是北地啊。
这里幽云两州,足足比其他州府宽广十倍。这里的土地用不尽,这里的水草丰美。这里和京都不一样。李平儿有些不甘心,哪怕是李增这样的谋士,他们总是想要尽快解决问题。可这些流民不应该是烦恼,而应该是机遇。
她试着问厉王:“世家愿意买,正是因为有利可图。我们收留这些流民,可不是给世家做嫁衣裳的。第一年,我们给粮,先让他们开荒地,修城墙,活下去。等这一年有了收成,他们继续种地,我们安稳收粮食,也不用担心世家掣肘,大家都好。”
“可这样”厉王一时语塞,谋士们也语塞。理是这个理,可除了世家,谁能把这些人吃下来?
这可不是一两百人啊。
大家谁都不敢拍板,连厉王都沉默了。眼见气氛不对,李增第一个喊道:“姑奶奶,您就别掺和了。”
李平儿也不气,笑眯眯地听他说。
“这可是十万的流民,十万啊。”李增想到都头皮发麻,“谁有精力打理这么些人。便是每日供应他们喝粥,都好叫我们忙不过来。没有钱,哪谈得上人。再说了,养活他们一年,您知道要花多少钱?”
府中真的没多少钱,初来乍到,没有来钱的活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甚至按制本是要建一个亲王府的,只是厉王想要拿钱来做募兵,自然没钱建府,这事便搁置了下来。
李平儿笑了笑,“十万是个虚数,其中世家也收走了不少,能到北地的不过二三万罢了。况且也不是都让厉王出钱,北地不也有施粥的传统?与其担心被流民打扰收成,不如做点善事,施粥积德。”
地不是洒下种子就有收成,那些荒地开垦的活计辛苦,很多人干不来。更多的流民宁可偷摸抢劫,也不愿意去耕地。因此世家也有给流民施粥的传统,就是怕他们闹事,坏了自家的营生,还要花钱来收尾。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是李平儿有备而来,她细细算了一笔账,眼下虽然亏了一些,没有卖地的收益,可这些农人不会像世家那样占着土地不交税,这样算起来,反倒是更好。
厉王到底拿了主意,修城墙该出的粮食,自然是公家出。可是那些开荒地的粮食,他愿意自己出。
此事既定下来,旁人不愿意沾手,李平儿却不怕,亲自操持起来,先是找世家们打秋风,拿着钱粮在郊外开粥棚,叮嘱流民砍树糊墙先建房。又带着私兵分好区域,一片片地给这些流民做登记,分好了粮草种子,叫他们去开荒。不少收了钱粮却不愿意开荒的,便当场捉了,命人打了一顿送去盐场。
盐州,最不缺的就是盐场。
要知道在盐场里面生活,可比开荒辛苦太多了。也因此,即便这批流民大多活了下来,可说到李平儿也是害怕的紧,相比美貌,李平儿的凶名来得更快些。这些被厉王接管的外来户,可不管什么种大将军,都跟着厉王这儿称呼她为姑奶奶。夜里小孩吵闹不听话,更有妇人吓唬道:再哭便叫姑奶奶把你吃了!
若是在京中,李平儿怕是连门都出不了了。可到了北地,凶悍些的反倒叫人更尊重。先前瞧不上李平儿的那些幕僚,亲眼见她带人调度,强硬非常的做派后,也不敢再把她当做寻常裙带女子了。
可说起种地,大家心中都是有些希望的。有了地,自然有了粮食,有了家园。他们流离失所,能有个安稳的地方也不错,一边拉扯孩子一边期盼着,这肥沃的土地能带来生机。
这一年里,流民两万余名尽数扎根落地,开始休养生息。
第91章
这边厢厉王缓了一口气,那边厢的皇后娘娘也得了吉兆。
如同太医预料的那样,皇后娘娘生了儿子。帝后情深,终于有了盼望已久的子嗣,骤一出生,皇帝便动了立太子的念头。
但这个孩子不够争气。
哪怕是皇帝如此期盼的孩子,带着十分的欣赏去看,也觉得这个孩子太过瘦弱。他不足月出生,一身的红皮,相比兄弟显得瘦小又可怜。哪怕是初生的啼哭,也像是小猫儿一样。
皇帝害怕他承受不了太子的气运早夭,哪怕皇后声泪俱下的请求,也不敢颁下立太子的旨意。为了宽慰皇后娘娘的心,也为了给这个得来不易的孩子祈福,陛下宣旨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何等的荣宠,满宫中又能谁能比得上?!可即便再大的荣宠加身,这个孩子的身体也仍旧孱弱。偏偏在这时候,文淑妃又传出有了身孕。
文淑妃已经顺利生下一子,如今再度有孕,陛下也高兴得很。宫中甚至有人说是文淑妃这胎的气运更盛,所以叫皇后娘娘的孩子退避。
皇后娘娘听不得这话,摔碎了好几个碧玉琉璃盏。什么叫气运更盛,除了自己生下的嫡子,谁敢说自己气运更胜?!文淑妃是四妃之首,膝下已经有了长子,若是叫她再生个儿子,封无可封,岂不是要做皇后不成。
皇后娘娘心中骤然生出了一个打压文淑妃的念头。她原是想借着曾经收养过厉王八字不合的名义,一生下孩子,便要将厉王从玉牒上除名的。可厉王已经封王了,还在幽州那边,听说穷到连王府都没盖,她多少怨气也没那么紧。眼下,她更想要对付的是文淑妃。
这些年宫中不缺皇子,一个又一个,就像是春日里的韭菜一样,忽然就冒头了。可偏偏文淑妃滑不留手了,若论家世,文淑妃的父亲乃是林相。若论才华,文淑妃当年便是名震京华的才女。若论品行……单看这满宫的莺莺燕燕,哪个不念一声文淑妃的好。更别提陛下亲自说过,文淑妃实乃朕的解语花。
这句话,陛下从没对自己说过。皇后娘娘抓紧了手里的帕子,自从文淑妃破例入了宫,这些年陛下便同自己离了心。她苦文淑妃久矣!
文淑妃的长子康健,自己的却……皇后娘娘心想,孩子人人都有,文淑妃却尤为可恶。若是她人不在宫中,陛下可不会一直惦记着她。就像是当年的林妃,就像是当年的那些如花美眷。如今陛下记得的,又还有几个?
天赐良机,她必须要抓紧!素面朝天,皇后娘娘不顾尚在月子中,悍然跪在了陛下的寝宫之前。皇后摘冠,非同小可。
连皇帝都顾不得奏章,疾步出来扶起她。
“是臣妾的错,臣妾管理六宫不利,才叫这等流言泛滥……”皇后如泣如诉,小小声地将文淑妃有孕克住太子的事情道出。陛下本就信道,听到这话,隐隐也觉得有几分不妥。
难道真的是文淑妃这胎克了孩子不成?
这时候,奶嬷嬷哭着跪下磕头,喊道:“不如请淑妃娘娘去行宫住上一段时间,说不得小皇子病就大好了。”
皇后娘娘训斥道:“不得胡言!”到底是借着嬷嬷,将这句话说了出来。
皇帝一愣,并不如皇后所期盼的那样,一口应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