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孙策骤然崩逝(2 / 2)
这时, 被孙策甩在身后很远的随从刚好赶到,一看主帅遇刺,当即二话不说地将余下二人刺杀。孙策伤势甚重,自知不久于人世,就请张昭等人,托以后事。孙策在喘掉最后一口气前,对张昭等人说:“中原虽然混乱,但仅凭吴、越兵马和三江之险,足以观成败。希望你们能好好辅佐我弟弟孙权。”接下来又对孙权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坚死时,孙策年仅十七岁,至其驾鹤西去,不过二十六岁,可惜英雄少年!
孙策的临终遗言不过区区两句话,简明扼要,像极了他的一生。但是,这段话又极其不简单,它决定着今后江东的政治格局,是对孙氏集团进行一次翻天覆地般的战略调整,从马上打天下到马下治天下。俗话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孙策临终之前,之所以如此做派,肯定是在他临死前幡然醒悟,弄清楚了谁才是杀害自己的真凶。
他知道,江东内部的政治生态处理,迫在眉睫。否则,下一个冤死鬼,必定是孙权。所以他才说了这么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做了一次崭新的战略布局,甚至还有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味道,让孙权只需保证江东基业即可。保住江东,自然要和江东世家和解的。
孙权悲痛号哭,没有去主持军政事务。张昭对他说:“孙孝廉,这难道是哭的时候吗?”于是给孙权换好官服,扶孙权上马,要他出去巡视军营。张昭率领僚属,向朝廷上表奏报孙策的死讯,并通知属下郡、县,命令各地官吏和大小将领都严守岗位。周瑜从巴丘率兵前来奔丧,就留在吴郡,担任中护军,与张昭一起主持军政事务。江东人心才得以逐渐安定。
当时孙策虽然已经占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庐陵这几个郡,但偏远山区还未全部控制。流亡客居在江南的士大夫,也还怀有暂时避难的想法,并未臣服于孙权麾下。但张昭、周瑜等人认为,可以辅佐孙权共同完成大业,于是,尽心尽力地为孙权效力奔走。
孙策骤然崩逝的消息传到下邳,温王吕布想让张纮昭辅佐孙权,劝导孙权归附朝廷,于是,上表推荐张纮担任会稽东部都尉。张纮来到吴郡,孙权的母亲吴夫人认为孙权年纪尚轻,委托张纮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张纮一心辅政,尽心尽力,与江东文臣武将们相处得极好。
张纮,字子纲,徐州广陵人,年方四十有七,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 张纮年轻时游学京都,曾曾跟博士韩宗学习易经和欧阳尚书,又到外黄跟濮阳闿学习《韩诗》、《礼记》和《左氏春秋》,后回到本郡,被荐举为茂才,当时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辟为掾属,拒绝应召,避乱江东。孙策平定江东,亲自登门邀请,张纮出仕为官,辅佐孙策。
建安三年,孙策因之前在寿春会见马日磾时。中原士大夫嘲笑江东没有博学之士,孙策便想派遣虞翻前往朝廷,用才华折服中原人士,遭到虞翻拒绝。于是,孙策改派张纮奉献奏章到洛阳,刚刚就任宗正卿的孔融和他亲近友善,感其才华,竭力向朝廷推荐,担任侍御史。
朝廷诸公听说孙策去世,立即召开廷议,打算趁江东举丧期间进行征伐。张纮知晓之后,立即入朝进行劝谏,认为乘人丧事而用兵,既有违传统的道义,如果攻而不胜,还会使两方结仇而丢弃往日盟好,不如借此机会厚待江东。廷议良久,朝中巨子听取了张纮的意见,表任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温王想让张纮劝引孙权归降,外任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陈琳著有《武库赋》,张纮读后写信称赞陈琳的文才。陈琳说王朗(字景兴)与张纮及张昭两人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孙权刚刚统事时,正当盛年,吴夫人以外部多难,深怀忧虑劳苦,多次感谢张紘,亲自嘱咐他们的辅助之义。张紘立即上书答谢,思索补救时局的良方。
孙权每当有秘密的计谋,以及与四方结交,经常由张紘和张昭负责起草。张紘以孙坚击破董卓,扶持汉室的功劳和孙策平定江东,建立大业写了一篇铭记颂扬。写完后呈给孙权,孙权阅读悲痛伤感,说:“君真了解我家的经历啊。”孙权对群臣大多直接称呼其字,唯独称呼张昭为张公,称张纮为东部,可见孙权对二人的器重。二张加上周瑜,便是江东柱石。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