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节(1 / 2)
等着下了写字楼,张超男就问:“那咱们准备回国吧。”
苏联解体,这里已经乱成了一片,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有机床生意的,他们的转移任务已经超额完成,愿意留下的不可勉强,愿意离开的早已送走,其实燎原机床厂分公司,早就没什么业务了,所以这里已经不需要留下很多人。
不过也不能不留人,毕竟此时这里的物价还是很高,很多老朋友还需要资助,许如意就说:“把一切都安排好,务必不能断了。”
留在这里的人也不是别人,而是韩小虎,他的四个大舅哥早就带着家人去了夏国,不过因为公司还有事情,他和娜塔莎也是对公司和对这里最熟悉的人,所以由他们暂时接过了这个重担。
等着一切安排好,许如意他们也就准备回国了。
哪里想到,离开前的一天晚上,她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不过一拿起来,听到对方老迈沙哑的声音,她就知道,是基莫维奇,他在电话里说:“许如意小友,我能托你帮个忙吗?”
许如意点头:“当然。”
他说:“我有几个学生,继承了我的衣钵,是我最好的子弟,不过我这里也不需要他们了,我请求你,带他们去夏国吧。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未来。”
许如意愣了一下,她顿时明白了基莫维奇的意思——我在追求我的理想,但我知道,我的理想恐怕不会实现了,那……请你们离开吧,让我来坚持。
她说:“好!”
因为加入了新人,所以离开又晚了几天,夏国航空专门包机来接了他们,当飞机离开地面,从天空掠过时,许如意听到张超男说:再见老大哥,我们再也不能见了。
第142章 第142 章
1993年10月。
这个秋天雨水特别多,明明前几天刚下了雨,这会儿又阴天了。
潘华问许如意:“要不今天别过去了。”
她说的是许如意要去南河汽车厂的事情——今年年初,南河汽车厂和燎原厂签订了设备换代协议。
南河汽车厂算是老牌汽车厂了,从70年代末开始,就通过各种渠道引进设备进行改造,不过那会儿夏国机床行业羸弱,正处于被封锁有钱买不到好东西的年代,许如意与南河汽车厂第一次接触,就是因为他们购买了大建铁工所因为设计问题下架的设备,需要不停支付高额维修费的事儿。
随后的几年,燎原厂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他们也零星购买了一些设备。1985年往后,因为日本机床行业对燎原厂的封锁,夏国开始内贸。他们还将几个车间设备进行了更换。
但整体来讲,所有的更换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多环节已经很先进了,很多环节还有几十年的旧设备。
去年年底的时候,他们就想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设备升级,这自然是要交给燎原厂来设计完成,恰好,那会燎原厂因为大量技术人员的加入,已经推出了全自动化车间设计方案,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签了合同。
半个月前,车间已经正式交付,目前正在试运行中。
恰好国际机床展两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三届夏国国际机床展举办的日期,许如意和南河汽车厂厂长余为怀商量了一下,燎原厂要推出全自动车间,正好拿着南河汽车厂当样板间。
许如意自然没事要多跑两趟。
不过今天真的阴沉沉的,她看了看后就说:“那就不去了,不差这一趟。你等会也早点下班吧。”
潘华点点头,笑着说:“厂长,今天不吃食堂了吧。”
许如意一听就笑了,今天许为民回来了,她肯定不吃食堂了,许如意点点头:“大厨到家,我也可以改善一下生活。”
她本来平时还有个改善的地方,就是郭培生那里,苏梅阿姨的手艺可是真棒,许如意每次都能多吃点。但郭培生去年退休了,夫妻俩忙活了一辈子,说是要出去转转,这不,趁着秋高气爽旅游去了。
许如意这一个月,天天往食堂跑了,虽然食堂的饭菜很不错,但跟家里做的还是有区别的。
所以一下班,她就直接下了办公楼,穿过燎原总厂的林荫大道,从北门出去,过了马路,就到了他们的家属院。
如今燎原厂的家属院可是不小,这一块分了南区北区,住的都是燎原总厂的工作人员,但不是全部。他们的产学研中心已经完全划拨出来,在市南郊建立了基地,旁边还有新晋投产的机器人公司,那是专门生产机械臂的。所以那里也建了个不小的家属院。
她一进去,就有个小金毛窜了出来,大概是跑的太快了,一下子撞到了她跟前,让她抱了个满怀。
这小家伙许如意认识,是前苏联来的电气专家叶梅丽雅莎的小女儿萨沙,只有三岁大,虽然年纪小,但体力特别好,天天在院子里跑跳,听说六岁以下无敌手。这会儿,算是撞到了许如意的手掌心里。
这小丫头长得太可爱了,许如意也没放她走,笑着说:“你撞到我了,这可怎么办?”
萨沙也不是第一次碰到许如意了,很有经验,直接上前吧唧一口,给许如意了一个大香香,然后才用带有口音的汉语说:“对不起。”
燎原厂从前苏联带走了三千多位专家,留下了一千余位,他们的家属和孩子,加起来五千余人,是个大群体。
本身许如意为了他们的到来,早就提前建好了家属楼,不过为了让他们能更融入燎原厂,融入夏国,所以这个家属楼并没有直接分配下去,那会形成一个小圈子,很难相互融入。
她是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将一部分愿意搬迁到新房子的夏国原职工搬到了新家属楼,然后将这五千人按着家庭打散了安排进了家属院。
燎原厂职工六千人,加上家属孩子足有两万人,这五千人看起来很多,不过这么一融入,就不显得多了。
夏国文化天生具有包容性,更何况夏国人又热情又好客,这一年多下来,本来因为苏联解体而战战兢兢的众人渐渐安稳下来,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而孩子们则适应的更快,尤其是萨沙这种年岁小的,被夏国的孩子们带着玩,如今都会结结巴巴说不少汉语了。
萨沙非但会道歉,还会传小道消息呢:“厂长,有人买大汽车了。”
许如意倒是不意外,上辈子,夏国汽车产业和机床产业一样羸弱,随着引进外资,国产汽车几乎完全消失,市场由外资和合资说了算。那是什么价格,夏国人平均工资几千块,他们的旧车型就敢卖十几万二十万人民币。
那会儿都是公家和开公司的私人老板买车,老百姓都是骑着自行车,谁家有个摩托车都是了不起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燎原厂凭借一己之力带动了夏国的机床产业发展,用十年的时间追上了人家百年的发展,现在国际上但凡提到机床,谁不知道夏国的机床物美价廉,而这种质量好价格低可不是某个机床厂,而是整个夏国的机床产业大部分都做到了。
至于提到数控系统,那燎原数控系统是越不过去的存在。
原先日本机床称霸的时候,主打一个性价比,比我们便宜的没我们质量好,比我们质量好的没我们便宜。但燎原厂带领的夏国机床行业完全不同,他们是比我们便宜的没我们质量好,比我们贵的,还没我们质量好。
不选夏国不选燎原厂选谁呢。
当然最妙的是当年日本的那一步封锁,他们当年试图在最关键的时刻将燎原厂打压下去,除掉这个后患。但却造成了谁也想不到的两个结果。
一方面是,为了争夺市场,让燎原厂无路可走,他们放弃了利润,甚至是赔钱卖设备。这在当时看,是疯狂却也可以理解的举动,可谁能想到,美国如此霸道,汇率大幅度飙升,直接让他们血本无归,机床公司倒闭了九成,四十年奋斗路完全坍塌。
到现在,日本的经济已经断崖式下降,很多地方都陷入了低迷状态,燎原厂最近有人去日本出差,回来的时候还感叹,日本现在感觉整个社会都垮塌了,所有人看起来都灰沉沉的。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