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之书出书版 第12节(1 / 2)

加入书签

那么,抑制死的发生原理是什么呢?

抑制死,是由于一些支配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后过度兴奋,致使心血管活动突然被抑制而发生心搏骤停,从而导致的死亡。比如上述案例中,当颈部两侧受到暴力累及颈动脉窦时,颈动脉窦内血压迅速升高,引起压力感受器强烈兴奋,就会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搏骤停,从而产生不幸的结果。

可以刺激迷走神经的,当然不仅仅是“吻颈”。在法医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利用钝性外力击打或压迫颈部、心前区、心后区、会阴部,以及某些医疗活动,如胸腹部穿刺,尿道扩张、引流等,都可能导致抑制死。

这也是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的,有人用手掌往他人颈部侧面一砍,他人迅速丧失意识而昏厥倒地的理论基础了。

颈动脉窦受击打或压迫,导致昏厥是比较多见的,导致死亡却是比较罕见的。不过,并不是说颈动脉窦受到击打,就一定会导致昏厥。这也是此类电视剧的一个“bug”(漏洞)。如果人没有昏厥怎么办?

有些同学看完这些,就会比较担心了。我们知道了这些地方受到打击有可能会导致抑制死,但是我们总不能时时刻刻都保护着这些地方吧?万一被碰到了咋办?

其实这就是杞人忧天了。我在前文已经说过,这种死亡事件发生的概率极小。抑制死的发生和人体状态、健康状况、神经敏感性等个体因素相关,即使在同一个体身上,也并不是受了外力就一定会昏厥或者死亡。

比如:在一起学生斗殴案件中,一个男孩被别人一拳击中胸口,立即发生心搏骤停而死亡;在一个流产的医疗纠纷案例中,一个女孩去医院进行流产手术,手术还未正式开始,只是牵拉了宫颈口就发生了心搏骤停而导致死亡。但绝大多数人被击打胸口、进行流产手术都不会有生命危险,这就证实了抑制死的个体差异性以及极端偶然性的属性。

法医在接到此类案件的时候,首先要了解案情、查明死亡之前的过程。在尸检的过程中,要确实排除窒息、损伤、电击、高低温、疾病和中毒等死亡原因。结合调查情况,法医才可以出具抑制死的鉴定结论。

比如之前说的学生斗殴案件中,法医通过尸检发现,死者的心前区皮肤有一小块淤血,但是并没有发现其他可以致命的损伤。胸口也仅仅是淤血,并没有肋骨骨折、气胸或者胸腔脏器血管破裂的情况。在排除了其他的死因之后,法医了解了案情和死亡过程。死者在胸口被拳击之后,立即倒地,神志丧失,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那么,在这个案件中,法医就有充分的依据判断死者系心前区遭受钝性暴力,导致抑制死。当然,在这起案件中,因为有殴打行为,即便是极小概率事件,行为人也应该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不过,如果抑制死是由正常的医疗行为导致的,那么这种死亡事件就不应该被称为“医疗事故”。

综上所述,法医对抑制死的判断,其主要手法是“排除法”。换句话说,法医不能根据死亡过程来直接认定抑制死,认定抑制死的前提是排除了其他死因的可能。

最后,在抑制死发生的前夕,如果采取的措施得当,是有希望避免悲剧发生的。对于以“心搏骤停”为主要征象和致死机制的抑制死,如果在发生前夕,立即采取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是有希望把即将发生抑制死的人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

自救x小剧场

小白:“颈动脉窦受轻微外力就能致死!师父您说的真对,可咱们的脖子也太脆弱了。勒、扼,会导致窒息;受伤,会导致失血。可是,这轻微外力都会弄死人,这也太夸张了。”

聂之轩:“抑制死是一种极小概率事件,倒是不需要什么特别防范,平时注意不让心前区、颈动脉窦位置、会阴部受伤,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防范了。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提一下。”

小白:“什么?”

聂之轩:“我上次看到一则视频,在马拉松赛场上,一名选手身体不适,突然晕倒。周围的热心群众上来就噼里啪啦一顿胸外按压,可是那名选手明明还在动。”

小白:“这个我知道,胸外按压之前,首先要确认当事人有没有呼吸、心跳,有没有意识,可不能乱做。那个选手可能本来只是有点晕,最后却给人按得胸痛。”

聂之轩:“是啊,人明明还有心跳,你去反复按压,反而有可能引起当事人的抑制死。那样可就是好心办坏事了。当然,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有人受到轻微外力就倒地,心跳、呼吸停止的情况,那就有可能是抑制死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及时有效进行cpr(心肺复苏术),是有机会抢救回一条生命的。”

小白:“所以凡事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吧?”

聂之轩:“是的。另外,还有一点要提示。在抑制死的发生场景中,有不少是在进行医疗行为中发生的,比如胸腹部穿刺或者尿道扩张等。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甚至成为信访案件。”

小白:“其实,这只是单纯的医疗意外。”

聂之轩:“是啊,所以有很多知识是需要提前科普的。事情发生后再去解释,可能别人就不信了。”

第18章 第十八案 头发下的秘密

“她明明是摔死的!”

夏晓曦仿佛是和丈夫吵架了。她的母亲给她打电话的时候,感觉夏晓曦的声音不大对劲,而且仿佛听见有她丈夫骂骂咧咧的背景音。确实,夏晓曦结婚后一年,和丈夫关系就不太和谐了,吵嘴、打架成了家常便饭。

可怜天下父母心,夏晓曦的父母想来想去还是不放心,又打了个电话,可是没有人接听。不过天色已晚,也不方便过去看看,夏晓曦的父母熬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了夏晓曦家里。

可是眼前的景象把他们惊呆了。

夏晓曦的家已经被警察设立了警戒带。他们疯了似的想冲进家里,却被警察拦了下来。一问才知道,夏晓曦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不慎从床上跌落,头部受伤,死亡了。

在卧室的门边,夏晓曦的丈夫跪在地上哭泣,他自责因为自己睡觉太死,没有及时发现夏晓曦跌落床下。如果发现得早,夏晓曦说不定还有得救。

警察们首先排除了有外来人进入室内的可能。那么,只剩下两种可能:一种是夏晓曦意外死亡,一种是她丈夫杀害了她。

夏晓曦躺在床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血迹斑斑。事实上,她的皮肤没有破损,所以也没有出血。经过法医初步尸表检验发现,除了头部,她全身没有任何损伤。仅仅在她的额部有一个皮下血肿。

看起来,她真的像是从床上跌落,撞击到了额部,导致颅脑损伤而死亡。

不过,为什么额部着地致死,被发现的时候却是仰面的?参与案件的人员众说纷纭。有的警察认为,颅脑损伤后,夏晓曦可能仍然具备活动能力,所以自主翻身求救;也有的法医认为,是丈夫在发现夏晓曦尸体后,翻转观察、施救,但因为情况紧急,所以没有提供这一挪动尸体的信息;还有的警察认为,这可能不是一起单纯的意外事件。

既然有争议和疑点,南安市公安局决定对夏晓曦的尸体进行解剖检验。

跟尸表检验的结果一样,夏晓曦除了头部,其他部位没有任何损伤。但是聂之轩切开夏晓曦头皮的时候,发现她的帽状腱膜下,有一块不小的血肿。打开头皮以后,发现夏晓曦的头部有一条线状骨折线,从额部向顶部延伸。锯开颅骨以后,发现夏晓曦的额部有一大块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出血,而且还有一块比较严重的脑挫伤。同时,在夏晓曦的枕部脑组织上,聂之轩也发现了一处脑挫伤。而这处脑挫伤对应的颅骨和头皮没有损伤。

“这是对冲伤吗?”小白指着夏晓曦枕部脑组织的挫伤说。

“是的。”聂之轩说,“脑挫伤,一般对应部位的头皮、颅骨会有损伤。如果脑损伤对应的头皮、颅骨没有损伤,而对侧部位头皮有损伤,那肯定就是对冲伤。”

“这既然是对冲伤,”小白说,“看起来她真的是摔跌导致的颅脑损伤。”

“不。”聂之轩摇着头说,“对冲伤只能说明是头颅在运动中受力突然静止而导致的损伤,是减速运动损伤,但减速运动损伤不等于摔跌伤。”

“被人打击头部,颅脑受力后会加速,只有摔跌,才是颅脑受力后减速啊。”小白说。

“观察颅脑损伤,一定要从全局来看,而不能单独地看某一处损伤。”聂之轩说,“我们别忘记了,死者的帽状腱膜下有出血。而一般直接撞击、击打是不能造成帽状腱膜下出血的,其多见于拉扯头发中。”

“我明白了。”小白说,“如果拉扯一个人的头发,迫使她的头部撞墙或者撞地,也是头部的减速运动,和摔跌致伤的机制是相同的,也可以形成对冲伤!不同的就是,迫使的力量,也会在尸体上留下痕迹。”

聂之轩微笑着点头,说:“对,这并不是一个意外摔跌致死的事件,而是一起故意杀人的案件!通知刑警队抓人吧!”

案情x剖析

颅脑损伤死

在前面的十七次死因剖析中,我们大致归纳了十七种可以导致死亡的方式。从这一案开始,我们就人体各个可以致命的部位,介绍一些致命部位受伤致死的机制。

颅脑损伤死是我们最常见的机械性损伤致死的类型,是暴力致死的主要原因,也在暴力致死案例中占重要位置。颅脑损伤可以是现场满是脑浆的开放性颅脑损伤,也可以是外表看起来毫无损伤痕迹的闭合性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可以是钝器、锐器造成,也可以是火器造成;可以在命案中见到,也可以在交通事故中见到。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