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臣妻文的绝美炮灰 第141节(1 / 2)

加入书签

这个桃子的种类属于晚熟的品种, 一棵树上当时开花开得很多, 但却结不了多少桃子。

因为孙家当初卖农庄的时候就说过,这个桃林并不能带来太大的经济效益, 因为数量太少了。

不过姜邈却没有失望,因为这种桃子虽然每棵树上结不了几颗,成熟的晚,却不仅个顶个的个头大, 而且口感十分好。

姜邈本也没指望桃子赚钱, 光是那些桃花制成的桃花皂就够她赚的了。

这桃子可是谁吃了谁说好吃呢,而且虽然产量小,但桃林不小,总体下来还是不少的。

留够了自己人吃的以及当人情送人的, 还有自己农庄和铺子都留了之后, 姜邈将大部分当做福利送到了织造坊的食堂当中, 以如今市场价的普通桃子的价格。

但姜邈这些桃子的品相, 完全算得上精品了。

连郑大人在尝了姜邈送给他的桃子之后, 也十分诚恳地评价道:“给织造坊食堂里市场价,是姜大人亏了。”

卖桃子能卖多少钱,若是没有桃花皂的这项收入,每年用在桃林上的人力物力还有桃林的占地价值,即使价格比市场价高一些,数量在那里摆着,也都是入不敷出的。

更何况是市场价呢,纯粹是因为她是老板罢了。

京都沉浸在收获的喜悦当中,连前几天的朝野上的各种八卦都有太多的人去关注了,但边关却还在胶着当中。

匆忙聚起来的部族联盟不出意外地被早有准备的陆将军给打败了,但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却是关内军队确实难以企及的。

顺着抓出来的沈家的这条线,往年总会出其不意遭到劫掠的地方,今年基本都有了防备,倒是没损失太大。

这对边关附近的百姓来说,就是足够高兴和安稳的一年了!

对此,因为往年与朝廷皇室之间的微妙关系而一贯作战方式都趋于保守的陆将军,终于让还抱着这种想法的敌人都栽了个大跟头。

他们没想到这次边关换了旗帜改朝换代后的军队,能这么地追着他们不放,远远地超出了以往最远的追击距离了!

但如今已经是黎国的军队,不仅没有如往年一样撤退,甚至保持着十足的进攻姿态不依不饶地追击,让他们哪怕是在自己熟悉的主场,也没办法保持太久的优势。

他们也后知后觉地感觉到了关内那个国家被称为军神的人,这次的决心。

本就松垮的部落联盟,很快就散掉了!

边关的战报时常传到朝中,自从关外敌人的联盟散掉之后,基本上传来的都是捷报了。

黎国的脚步已经深入到了关外从未曾涉足过的地方,不少关外的部族在黎国的军队之下,直接被打的投降了!

入冬之后,关外的形势已然大变。

绝大多数军队能到达的部族聚居地已经向黎国投了降表,黎国的版图一扩再扩,这是以前的楚国多少年来都没有过的事情。

连当时楚国差点灭国的那次战争,都没有牵扯到如此之多的关外部族!

但朝中之人也绝说不出陆将军在以前打仗的时候未尽力地那种话,因为哪怕是现在,朝中在陆大将军追击到关外一定距离之后,都从未停止过各种异议。

无论是从粮饷的消耗,还是从那些边关之地哪怕投降也很难教化的角度,大部分人都觉得占据关外的领地是一个不怎么划算的事情。

这还是在陆澹作为皇上的黎国,在外打仗的是皇上的亲生父亲。

若是还在前朝的话,恐怕这种反对之声只能更加响亮。

毕竟如今这种形势,完全不担心有功高震主这一说法。

一直都是陆澹一力压下了所有反对的声音,以皇上的身份全力的支持陆大将军的所有决定,才让形势到了这种前所未有的地步。

朝中的众大臣提起这件事情,日常都会觉得矛盾,即觉得高兴自豪,又觉得痛苦不堪。

高兴自豪自然不必说,痛苦的是这耗费确实太过巨大了,具体到什么程度路大将军和皇上才会觉得满意,连个预设目标都没有,怎么能不痛苦不堪?

所以在传来陆大将军终于止步,打算班师回朝的消息之后,朝中大部分人都松了一口气。

连忙连声赞同,生怕陆将军想不开,还想再更进一步!

现在这个地界都已经到了朝中都未曾听说过的地名了,再远的话怕不是要到天边了?!

好在他们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陆澹正式在朝中宣布了大军班师回朝的消息!

而且不仅如此,过去那么多年边关一直大量屯兵的情况也要慢慢缓解了,这次会将一些边关将士调离边关,或者论功行赏或者归家,或者调到国内其他地方,都会另行安排!

另外也会派一些文臣和有才学之士,前往关外行教化之职,早日将因战争不得已投降的那些地方,真正地归化成为黎国的土地。

陆澹的此话一出,朝中很多大臣都是面面相觑,不置可否。

毕竟对大部分来说,关外之地就是蛮荒之地,去了那里跟流放何异?

但也有人直接站出来主动请命,正是这段时间跟姜邈一直忙着织造坊之事的郑大人!

这可让朝中所有人都不可置信,要知道由郑大人如今掌管着的织造坊的事情可是让不少人都眼红不已。

先不说一起共事的是未来板上钉钉的皇后,这个皇后还是肉眼可见的得皇上尊重和重视。

也不说这织造坊近些时间的效益是个人都能看到以后的巨大利益。

就说这织造坊近些日子来,创新改良并无偿向全国范围内推广的玉珍织布机,引起的效率改革和轰动,就足以让这郑大人狠狠地赚一笔名声和功绩了。

更何况有些灵敏之人,敏感地感觉到了这织造坊能获得的利益,恐怕不仅仅在当代!

那些最开始发明各种工具,以及后面大幅度改良工具效率的人,有很大的概率名留青史的!

虽说不一定,但是有这个可能就足以让人羡慕眼红的了。

可就在这大好的境遇之际,这郑大人竟然想不开的自荐要去关外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