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的炮灰男后[穿书]_187(2 / 2)
距离原著中太子被废,只剩下一年半时间,总觉得这段时间里还会发生一些其他无法预料的事情。
朝野一片太平,参与试行变法的官员已经前往地方机构,借贷放粮的新政一切运转正常。
薛遥记忆中,太子被废是被言官弹劾。
弹劾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变法的试行县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二是任事官员暗地里加重借贷利息,上报给皇上的账上却是盈亏相抵。
意思很简单:一是怀疑太子中饱私囊,二是借贷导致当地百姓大批饿死。
薛遥推测,太子盈亏相抵,是因为收粮期间被人摆了一道,买了高价粮,头一年借贷本就赚的不多,没有盈利也正常。
至于变法导致饿殍遍野的说法,就让人无法理解了。
薛遥记性并不算太好,但早就发现,只要集中精力,但凡原著中提及的剧情,他都能回忆出细节,这肯定是系统给予他的特殊能力。
而太子被废这段情节中,原著只记载了言官弹劾的奏本内容,没有详细记载受灾县发生过什么,无从查明为什么会有很多老百姓饿死。
大量老百姓饿死这件事,应该不是诬陷造谣。
毕竟皇帝虽然对老婆们三心二意,最看重的儿子却由始至终都是大皇子。
如果事情不是闹到死了很多人的地步,太子怎么着都不可能被废。
哪怕他把皇帝掏的一百万两银子亏光了,皇帝也不至于废掉太子。
所以,薛遥担心受灾县百姓会遭遇突发变故,尤其是那个平榕县。
有一个系统任务,是控制平榕县瘟疫,因此有一种可能:一场瘟疫将从平榕县开始,蔓延到相邻的两个受灾县,导致部分老百姓死亡。
这场灾难,让受灾县百姓大量死亡,太子的放贷自然一半都收不回来,账面上的亏损,可能被太子自掏腰包填上了,才勉强盈亏相抵。
而病死的老百姓,被言官说成饿死的,所有罪过都泼到太子身上,才导致了太子最终被废的结果。
但这个猜测不太说得通。
以皇帝对太子的器重,不可能不核实死亡原因,就拍板定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