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番外_10(1 / 2)
李昕伊顿时后悔不已,如果是求救信的话,那他白白将信晾了两个时辰,四个小时,岂不是黄花菜都凉了。他连忙将笔放下,去将夹在书本里的信封取出来。
李昕伊自那日躲雨听见两个人语焉不详地谈论卫老先生,以及那声意味不明的冷笑,一直心存担忧,做梦都是吴肃在喊救命。他也不是没去过吴家,想问那个小胖子在城里过得如何。
吴家是他们梧桐村的大姓人家,有一半的村民都姓吴。人家哪能说自己的儿子不好,反而有人经过时听到李昕伊问起吴肃,还要夸赞此子学问高,运气好,得到卫老先生青眼,将来必是有大作为云云。把吴家人夸得满面红光。李昕伊自然问不出什么。
所以现在也不能怪李昕伊脑抽,忘记古代的通信速度,即使县城距离梧桐村也不很远,但也不是即时通信的年代啊,两个时辰、四个小时算什么。
李昕伊抽出信纸,快速地自上而下地过了一遍,没发现有什么令人忧虑的信息,心里稍微放松了一点。觉得刚才看得太粗略,于是又自右往左地细细读了一遍,确实没有任何负面感情色彩的词汇。
李昕伊转而又想,古人写信总是含蓄而隐晦的,会不会有什么藏头诗的吧。他于是按照现代人的阅读方式,从左到右地看了一遍,确认连贯起来不是通顺的句子,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吴肃在信里讲述了他到了县城后的一些琐事,又讲了卫老先生在学问上指点了他很多,还夸他学问高深,相貌都是睿智的样子。李昕伊不爱看这段话,于是快速跳过。在信的结尾,小胖子说自己一个人在县城里过得很好,拜访卫老先生的人很多,他也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可他还是想念李昕伊,还说自己买了一些礼物,托人送到梧桐村,其中有一样是给他的。他还留下了地址,李昕伊要写信的话就送到这个地方。他期待他的回信。
李昕伊刚刚放下的心又悄然地扑通起来,他仿佛能听见心脏跳动时地回想。他觉得小胖子在胡扯,真的想他为什么隔了四个月才送信来。他觉得古代人报喜不报忧的传统真的很糟糕。
可是李昕伊还是控制不住地红了左半边脸,他还想再看一遍吴肃说想他的话。但这时,李母在厨房喊了李昕伊的名字,叫他出来吃饭。李昕伊只好不舍地放下了信纸,出去了。
李母看着眼前心不在焉地吃着饭的儿子,疑心是不是自己眼疾又犯了,将盐放成了糖。她仔细地夹了一点菜,嚼了嚼,挺好吃的,确认自己没有放错盐。
可是自家儿子脸上要笑不笑的表情是怎么一回事?
还有那半边脸怎么是红的?
第6章知县来请
心不在焉地吃完饭后,李昕伊开始提笔给吴肃写回信。因着吴肃来信中对卫老先生的敬仰,他尽量用一种“我随便一说,你姑且听之”的口吻说着那天躲雨时听到的让他至今都不安的内容。
“拿着卫老先生学生的字,拜访卫老先生,若能得老先生回访,就可以让附近乡民不在他的田里放牛。这真是我听过的最好笑的了,你进城后,我每日无趣的很,只指着这个笑话乐一乐了,现在说给你听,也让你乐一乐。”
“阿肃,你能跟着卫老先生,乡里人都很高兴,他们时常夸赞你。”李昕伊继续写道:“可是也有个别牙酸的,非要说这里面别有缘故。这些话我听过也就扔掉了,本不欲拿它来恶心你。但是阿肃,我不再是那个每日放牛只为五个铜板的放牛娃了。我是可靠的,这是我唯一想告诉你的。”
接着,他把自己如何如何作画,每日能卖多少画,能得多少钱的事描绘了一遍,丝毫不在意里面有多少水分。
“吴阿公家的吴二哥介绍给我一副二十四花卉图,说是县太爷要送予卫老先生的。这事推脱不得,我只得接了,也不知画成之后将有多少麻烦。我自幼丧父,唯一的朋友只有你。看在往日的情分上,若是能提点我几句的,还望不吝赐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