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4章 因果(1 / 2)
陈满是华人,但凡学音乐的,多少都是会有些梦想的,其他的不说,把自己热爱的东西学好是一定的啦!其他出人头地,成名成家,那就真的要天时地利人和了。
参加秦放歌的大师班,对陈满来说,无疑就是一个好机会。他也都不觉得跟年纪还没他大的秦放歌学有什么好丢脸之类的,大家都认可秦放歌的实力,世界第一男高音歌唱家的名头叫得震天响,似乎也没有谁把他给摘下来。
像是现在,陈满的名字还能被中国的观众所知晓,他个子虽不算特别有型也远不得秦放歌那么玉树临风,可还是有点小帅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陈满自己的声乐天赋,以及他现在的技巧和水平。
到这边大师班之后陈满也才发现,在秦放歌的眼里,他们这些学生都差得太远。大家也别相互看不起谁了,五十步笑百步真没什么意思。都还是好好学点东西更重要,陈满的心态摆得正,跟着上课也特别有效率。
陈满其实也没办法分神想那么多有得没得,这么多双眼睛看着的,这么多耳朵听着的。他要敢有丝毫的懈怠,大家都是能看出来的……态度不端正的话,可是会被大家鄙视,于他自己,更是没有半点好处可言。
不得不说的是,秦放歌年纪虽不大,但他那老气横秋的样子,简直深得周秀英这位老先生的精髓。他超级自信,似乎看穿一切,都尽在掌控之中。
陈满是学男高音的,可秦放歌完全没有把他当成是“同行竞争对手”,指导起他来的时候,也是不遗余力。
秦放歌也是明白周秀英她们的想法,吸引更多学习声乐歌剧的人才来到中国,这才是让中国歌剧事业茁壮成长的最好办法。单单只靠几个人,是很难完全支撑起来的。
陈满这个华人,来中国,也颇有些落叶归根的感觉。哪怕他其实从小就在国外长大,接受的文化教育也都不是中国的。
指导完陈满之后,秦放歌又继续他诲人不倦的“大师”生涯。
现场观众听得很是过瘾,亲自见证“大师们”平时都是如何练习的,不管是秦放歌的亲自示范,还是学生们的优秀表现,都让人眼前一亮。
秦放歌的粉丝们更不用说,简直要把他吹到天上去了。
好在秦放歌自己并不飘,他还是挺脚踏实地的,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他本来就是最强调细节的。
晚上的课程也仍旧还是半个小时一位学生,其实也都是挺紧张的,学生老师都要抓紧时间才行。秦放歌的节奏掌控能力超强,也是争取让每位学生都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
中间也是休息半个小时,他自己也需要喝口水上上卫生间稍事休息下的。
观众们听着也是会觉得累的,站着的观众就更累。
九点半的时候,这次“秦放歌国际声乐歌剧大师班”最后一名学生上台,她也先做了自我介绍。来自华夏音乐学院的大三硕士研究生,邓敏伊,学的是花腔女高音。
花腔女高音在歌剧中出现相当频繁,不光作曲家喜欢塑造这样的角色,来展示他们作曲的才华,增加观众的欣赏愉悦感。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对此当然更欢迎,因为这是她们光明正大炫技的舞台。
邓敏伊并不是周秀英和沈建萍亲自带的,而是声歌系另外一位资深的宋教授带的,宋教授年轻时候就是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不过她们走的是音乐会演唱方向也就是以国内歌曲为主,周秀英沈建萍她们主要是走歌剧表演方向,以参加歌剧演出为主。
周秀英的学生,原来买秦放歌歌曲的郭燕魏玲玲她们,还有赵宇辉,进的体制内就是邓敏伊这样的路线,他们基本都不参与歌剧演出。
而这次邓敏伊来参加秦放歌的声乐歌剧大师班,也是有受大环境影响的缘故。国家裁撤文艺工作者,原有的都要重新找生计,邓敏伊这样的即将毕业的学生,也面临着找工作困难的大问题。她虽是硕士研究生,可那些前辈多年的演出经历,多少的大场面,晚会都参加过了,最后还不是走向市场。
抉择很艰难是一定的,这年头做什么事情都不容易。
好在邓敏伊的音乐天赋很高,她也还年轻,相对于女高音歌唱家的事业来说,她二十六岁,三十岁之前都是要不断积累和练习的。
她自然也是有跟自己教授还有家长仔细商量过的,她现在转型也还来得及的。宋教授虽说人脉关系不错,对自己的学生也比较重视,奈何大环境不好,她们也有些无能为力。
在这样大时代的滚滚洪流之下,个人能做的事情,真的很有限。
好在她们华夏音乐学院出了秦放歌这样的妖孽,他的存在,也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们看到了希望。
周秀英这个声乐歌剧的泰斗级人物,把他宠到天上去不说,更是积极的推动着声乐歌剧事业的发展。她还把整个声歌系乃至整个音乐学院的资源都给调动了起来,沈建萍这个系主任经常开会也是讲大家团结一心共创辉煌,总之,就是要老师和学生们都支持她,支持秦放歌的声乐歌剧事业。
特别是搞歌剧,光他自己一个人再怎么厉害都做不全的。一个好汉三个帮,歌剧演出需要大量的歌剧演员不说,对合唱团的需求那也是比较高的。而且这两个地方,也正是她们声歌系的学生毕业出去之后,比较好的职业选择了。
大家都想成名成家,当个著名的歌唱家之类的,可最后能出头的,也只是寥寥数人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