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最高学府的条件(2 / 2)
杨立民不解道:“这又是为什么?明知道研究成果会带来非常大的成就,怎么就不进行支持呢?要知道一个好的创意很可能会改变世界的科技发展进程的。”
于浩很是感激的看向杨立民,杨立民能这么说的确是他这么多年来,除了老师之外遇到的第一个对科研给予如此高评价的人了,继续说道:“杨总,谢谢你能这么看待科学研究。你说的不错,这些研究一旦形成技术力量,那真的就是改变世界的,但是你可能不太了解具体的过程,越是这种成果影响巨大的研究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和研究条件就越发的严苛,对实验工具的要求也就越高,而且具体要经过多少次实验花费多少代价才能得到最终的成果根本说不清,所以……”
说道这里杨立民也基本明白了,这科研就是个无底洞啊,一个项目都如此,华清大学可是全国最高学府之一,有那么多的天才老师很学生,有太多的科研项目要做研究,哪有那么多的经费可供他们去浪费啊,因此哪怕知道某个项目的成果会十分惊人,但是在没办法预算成本的情况下也只能推到一边去了,能够支持的研究项目也只能是优中选优,竟可能研究成本要求低,还能尽快形成生产力的项目,这种性价比比较高的项目了。
这这种情况下,哪怕是自己去做这个选择,那也只能是如此的结果。心中不由的哀叹起来。
不过随即想到中国后来在几十年以内全面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连续高速爆发,这恐怕不仅仅是中国人有多么聪明吧,除了新技术的引进之外,估计还是有很多原本就十分伟大的创意和构想被中南御达成了实验和研究条件,最终被开发了出来而已,因此才会展现出一种极其强烈的井喷式爆发。
“那你们难道就这么对着课本的理论知识学到了毕业?”杨立民不由的想到了这个问题。
于浩再次苦笑起来:“这话说对也不对!”
“为什么?”这次不光是杨立民奇怪,就是卫鹏也奇怪起来。
于浩接着解释道:“说这话对是因为上学的时候实验的确是很少,大部分时候的确是对着课本理论进行推理的。说不对是因为,虽然学校给予不了太多的帮助,但是老师教授们都会想尽一些办法给我们提供各种条件,很多实验在学校里做不了,就想办法去外面做,很多时候都是老师们在帮助企业实验的时候带上我们部分人一起去,名义上是助手,实际上就是找个借口让我们动手练习。
有时候还是另外偷着做一些简单实验,毕竟企业里完全懂得实验具体过程的人并不多,可以顺便锻炼我们。”
杨立民听着感觉心里不是滋味,不过还是故意开玩笑道:“怎么听起来你们跟地下党一样?”
于浩倒是笑了起来:“哈哈,你别说,还真是有些像呢,不过也是没办法才这样的,如果有其他办法何必这样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