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打发走人(2 / 2)
杨立民没再要求他们下车间,不过后面他们都主动的去车间干活了,倒是让杨立民对他们刮目相看了起来,能留下来的人果然都是不错的。
不过12个人还是太多了,杨立民先将距离较近,主要在在蓉城附近的7家单位的人打发了回去,让他们半个月后再过来,然后仅仅留下了较远的五家单位的代表,也算是一种照顾了吧。
再次经过两天时间,杨立民直接给出了这五家单位建议。
达县棉纺厂,本是一个成立时间仅仅五六年的单位,但是生产能力低下,仅仅能够生产劳保手套,而且还是那种线手套,太单一了,杨立民杨立民给出的建议只有两点,第一,让人出去跑业务,寻找机会,自己拉订单,别管订单多大,都接下来。第二,增加口罩生产,算是开源了。因为依照他们目前的生产水平来说,也只能做这些事情。当然了,杨立民也不忘照顾他们一下,y-i次忄订购了五万双手套,反正对于杨立民来说,自己职工反正也要用,从哪买不是买。以前可都是从厂里领用的,既然这次有了心的供应商,价格还便宜一些,没道理不换。然后让其他几个人也订购一批,算是相互帮助了。
对于蜀南市火柴厂的建议也是相似,除了相互订购之外,杨立民给他们提出一种新的方案,那是打造特色火柴,如供应给各个旅店的,或者是那些小饭馆什么的,业务自己派人去联系,价格便宜点,建议饭馆赠送给顾客,也算是一种福利,绝对可以迎来更多的回头客。
杨立民是也无奈啊,面对这些厂子,杨立民完全没有更好的办法。
都已经近快饿死的人了,是有好办法也不能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不然会把自己改死掉的。久病慢药是这个道理,不然那真的会死人。
但是对于庐州塑料厂,杨立民忽然有了一个心思,没有直接建议他们怎么做,而是告诉他们,自己要实地去进厂看一次。
阳市第一食品厂,其实是一家生产烘干木耳等一些农产品的厂子,关键还是销路的问题,杨立民在了解过后,总觉得不是产品质量问题,于是告诉他,让他回去一趟,带样品过来看看再说。
剩下的渝市糖厂,杨立民最红还是决定后面道厂里去看看再说,不然那面对这个全厂将近800人的厂子,自己一旦说错了话,那自己可真的招人恨了。这可不像是之前那火柴厂,反正没几个人,算失误也损失不大。
杨立民是真心的累,好歹将这五个人打发走,瞬间像倒下好好睡一觉。这光听别人说话,不断的思考,杨立民感觉被自己干体力活还要累的多。
不过暂时将一群人打发走了,后面再慢慢的一家一家的跟踪再说,他相信,这些厂子算以后不能兴旺起来,至少会现在强很多,只要能够自己养活自己那已经是自己成功了
先走出第一步再说吧,为国做贡献,为领导分忧还真是不是那么轻松的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