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现状(2 / 2)

加入书签

还有次作为交换条件替荣华支付的材料费用,可不是全部由劳务公司来支付的,还从厂里借支了一万呢,没有这位老人的支持,他的许多事是万万进行不下去的。

至于这次朱红军默许了钟时国来向他讨要的裁床的事,杨立民也没什么介意,他可是感受极为强烈的,这个时代的人,都是对自己的企业有着极为强烈的归属感的,完全是后世的人没法相的,这位老人内心也是希望裁床能够放在厂内的车间将生产效率提高一些的,杨立民拒绝不是因为自私,而是他知道自己的劳务公司用这台裁床所创造出来的价值绝对是放在厂内的数十倍。

谈定了事情,杨立民准备等车间的一些事情做好之后马着手进行鞋店的事。

他想过,一现在的车间的生产能力,根本满足不了销售的需求,想要达到店面销售的产量需求,必须在现在的产量再提高一倍。借来裁床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当然仅仅增加一台裁床提高的幅度还是很有限的,所有他还有个两个想法,第一是产线调整,第二是全员培训。

目前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整产线。

在这个年代,从解放后形成的生产习惯,都是要将一个员工全线培训,也是要将一个员工培训十几道甚至二十道程序,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这也正是厂内的正式工算工作了好几年也还是在做学徒的原因所在。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全国的全民义务教育还未实行,人们的化水平都是很低的,一个小学毕业的人都算的是有化的人了,初毕业已经是人才了,高毕业完全是高化水平,至于大学……呵呵,别想了,那是稀有动物。

厂内的职工大半都是小学化,有些初毕业的年轻人,高的很少,许多年龄大点的,还有好些不识字的呢。厂内的正式工都是这样,劳务公司的这些家属、子弟自然更加不堪,是想学一些技术和知识,那也是极为吃力的事情。

这些也正是当前所有国营厂的普遍情况。

所以要提高生产效率,调整产线结构和培训是必修课了。

杨立民开始忙了,不断的整理各种资料,拿着纸张不断的写写画画,至于一般的事情基本都扔给了马莹,虽然她看不懂杨立民画的那些图和做的符号,不过马莹倒是十分开心,总之,只要待在他的身边她总是很安心,那些工作的事一点也不觉得辛苦。

至于摆摊的事,杨立民也做了调整,省城的摆摊由一周一次变成了半个月一次,而且携带的数量也减少了,每次不超过1000双,更多的是围绕金花镇的市县做了一系列的巡回销售活动。最近新津县,稍远的彭山县、双流县的街头,都出现了爱民鞋厂职工摆摊的情景,稍远的浦江县、邛崃县、大邑县、崇庆县,也都在计划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