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无法和解(1 / 1)

加入书签

对于这边的一些情况,可以说大英帝国也是十分了解的,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美国和华夏之外,可能大英帝国就是最为强大的了,之前的时候,德国曾经占领了整个欧洲,大英帝国要退避三舍,不是德国人的对手,但现在德国已经完全沦为了美国人的附庸了,虽然在左右摇摆,但德国人已经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了,大英帝国在海外还有那么多的殖民地,所以他们知道的消息也就多一些,现在英国高层也开了一个会议,他们也要商量一下,以后该怎么办了,虽然还要继续跟着美国人混下去,但必须得有一些计策才行,万一美国战败的话,英国人得有一个应对的方案。

如果是以前的时候,开这个会议并没有什么事情的,但现在不一样了,整个英国境内全部都是美国人,包括一些美国商人在内,整个英国几乎都要被美国给绑架了,所以就算他们开会的话,那也得小心翼翼的才行,包括英国女王在内,所有的高层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因为这次会议关乎到以后英国的路线到底怎么样,所有的英国高层都明白,他们是没有办法跟华夏方面和谈的,但是是不是可以跟华夏方面接触一下,看看华夏方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意思?如果华夏方面允许的话,他们可以有条件地做出一些让步,只要华夏能够保证他们的一些权利就可以,比如说大英帝国仍然会存在。

对于眼下的这个事情,丘吉尔首相可以说是负有主要的责任,在世界上的一些会议上,丘吉尔首相可是经常会说一些反华言论的,而且这个家伙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丘吉尔这个家伙就是一个暴脾气,在面对世界各国的时候,总想着要用一些强力手段,但是真的有那么多的强力手段吗?当然是没有的,至少现在的大英帝国是没有的,原来大英帝国的确是强大,可现在大英帝国已经沦为三流国家了,想要用这样一个三流国家来压制华夏,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刚一开会,就被丘吉尔首相进行批评了,如果不是这个家伙的话,恐怕他们跟华夏之间还是有退路的,谁让这个家伙那么作呢?

说起这个事情,丘吉尔首相也是十分委屈的,并不是丘吉尔首相想要这么做,对于丘吉尔首相来说,大英帝国当时是世界第一大帝国,难道不应该在这些落后国家中间表示一下自己的态度吗?难道不应该用强硬的手段让他们看一看大英帝国的厉害吗?难道还要给他们讲和吗?自从华夏崛起之后,前两个倒霉的国家就是苏联和日本,这两个国家连自己的本土都保不住,第三个倒霉的国家恐怕就是英国了,在海外的殖民地当中,大部分都被华夏给抢占了,尤其是苏伊士运河和南非,这可是非常重要的两块殖民地,澳大利亚现在还在华夏的威胁之下。

“尊敬的女王陛下,尊敬的首相阁下,尊敬的各位长官,根据我们大数据部门的计算,我们跟华夏讲和的几率大约只有25%,华夏国内的老百姓对我们倒是没有多大的仇恨,他们跟我们之间虽然有矛盾,但全部都是可以化解的,唯独那位总指挥阁下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位总指挥阁下对我们的误会可是非常大的,如果我们能够跟这位总指挥阁下搞好关系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就有的救了,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跟他搞好关系,恐怕我们跟华夏之间的关系是会一直烂下去了,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情况,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那个家伙有情绪,我仇恨大英帝国的情绪。”自从华夏和美国组建大数据部门之后,英国人不知道从什么渠道也知道了这个消息,所以大英帝国也组建了自己的大数据部门。

对于大英帝国来说,华夏和美国人有的部门我们也是应该组建的,况且这个部门还是有自己的能力的,只不过大英帝国的这个部门就没有那么强的能力了,这个部门虽然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从他们的战绩上能够看得出来,他们预测的准确率实在是太差劲了,如果把一件重要的事情交给这些人的话,恐怕最终是要面临失败的,但是对于毛远山的这个预测,那还是非常准确的。

按照这些英国高层的推测,只要是跟华夏的老百姓之间没有多少深仇大恨,那么他们都是可以跟华夏进行和解的,这也是他们要进行的最后一步,几个大数据部门的官员脸上带着担忧,看来咱们的长官们把这件事情想简单了,华夏跟其他的国家不一样,华夏这个国家根本就不需要煽动,整个国家就会自发的掀起一股个人崇拜的狂潮,就好像现在一样,所有的人都对毛远山进行个人崇拜,而且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现在毛远山说什么都有人承认的,到时候想要跟华夏和谈,恐怕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以前他们也没有想过跟华夏和谈,但是现在美国人失败的太厉害了,如果不找一条后路的话,谁知道大英帝国的明天会怎么样呢?

会议最终决定实行两条路线,一方面继续跟紧美国进行全球争霸,只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需要更多的武器弹药,尤其是一些武器生产线,就算美国人再怎么阻挠他们,他们也要在大英帝国的领土上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工业区,现在连德国的领土上都已经开始恢复工业生产了,大英帝国也必须得恢复工业生产,况且现在美国已经感觉到战争的压力了,如果不能够给大英帝国恢复生产的话,那么美国就要运出更多的工业产品,这对于美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所以这个时候提出重建工业区,相信美国人肯定会同意的,只要他们的脑子没有进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