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防御准备(1 / 1)
胡宗南还发来了一封电报,询问毛远山要不要把这个事情告诉德国人,毛远山当时就否决了。
到时候人多口砸的,你想保存秘密是不可能的事情,德国人那边被苏联和美国渗透得厉害,尤其是美国人,毛远山现在都在怀疑德国军队内部有一部分人已经跟美国人挂钩了,要不然的话,美国不可能找到那么多的德国秘密,而且美国出手就有收获,哪有这样的事情,肯定是内部有人被策反了,这一点希特勒也猜测到了,但是希特勒并没有动用强手去摧毁这些人,可能在希特勒的心里也有一丝希望,最终会跟美国人谈和吧,尤其是华夏插手欧洲的事情之后,这种观念就更加的多了。
除此之外,毛远山还有另外的一个想法,那就是这些重型轰炸机可能不会飞到华夏的脑袋上,如果他们看到华夏准备充分,很有可能这些重型轰炸机就会飞到德国人的脑袋上了,德国人分散的虽然很厉害,但是德国在苏德前线也有很多的装甲师,他们也都是聚集起来的,苏联如果能够抓住机会的话,绝对能够给德国以众创,那个时候德国肯定不会闲着的,也会对苏联发动大规模的攻击,这才是华夏的最终目的,让你们自己消耗。
华夏的统帅部制定了很多的计划,但所有的计划都必须得有一个事情,那就是老老实实的监控这批物资,绝对不能够出差错,万一真的飞到了自己的脑袋上,到时候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毛远山可不想闹出这样的大笑话。
针对这个事情,北方方面军还发动了一次小规模的进攻,出动了两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往前突进了大约50公里,在这个地方修建了一座简易机场,从这里能够起飞战斗机,战斗机,可以瞬间抵达莫斯科,到时候如果真的控制不住的话,可以从这里攻击莫斯科,对莫斯科来一次大规模的攻击,让前线的飞机投鼠忌器,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制约吧。
“因为苏联人的一个计划,调动了咱们国内的多少部门,你看看这些报告吧,每天高达上百封,所有的人都在研究这个事情,就怕遗漏下一点的问题,要是真有什么遗漏的话,那可真是对不起欧洲军团了。”谢天华这几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这些文档,这些全部都是大数据部门分析出来的,每天大数据部门会接纳大量的情报,然后在情报上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列出来,最后上交到谢天华的手中,让谢天华最后再分析一遍,就怕出现什么事情,毕竟关系到上百万的士兵。
“苏联人也的确是阴险,如果他们不制定类似的计划,恐怕我们也不会发现他们的阴险,原本我以为苏联都已经是苟延残喘了,没想到还有这么一个计划在等着我们呢,如果不是我们发现的比较早,现在咱们可就真的被动了。”毛远山一边敲打桌子,一边说道,这个时候,他也感觉到有些后怕,是不是留着苏联有些多余呢?如果可能的话,或许应该先把这个国家给灭掉才行。
“你准备更改现在的战略吗?”谢天华跟毛远山合作了不是一天两天了,从毛远山的脸上就能感觉得出来这个家伙想什么,如果真的要改变战略的话,对于整个华夏来说,压力实在是巨大的,那个时候年轻的华夏能不能承担的起呢?
“你还真别说,刚才这个念头还在我的心里想过,如果我们要更改计划的话,我估计在欧洲军团和北方方面军的夹击下,苏联人绝对坚持不过三个月,就算美国人把半个美国给他搬过去,我也绝对坚信能够三个月之内灭亡他,但是这样一来,可就把德国人给吹到美国那边去了,我们可以在三个月内灭亡苏联,同样可以在三个月内灭亡德国,德国可不是一群傻子组成的国家。”毛远山无奈的说道。
心里虽然想灭掉苏联,但是还得看看苏联旁边的那头狼呢,那头狼之所以能够跟华夏合作,就是因为苏联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一旦苏联没有了,那头狼,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危险,尤其是现在欧洲军团的危险,会慢慢的走向美国人的怀抱,那个时候就变成美国人提供武器,德国人打仗,这样的局面是毛远山最害怕的,德国人的战斗力可比苏联人强大多了,一旦德国人有了武器,他们的战斗力两倍于苏联华夏要付出多大的损失呀?
如果能够让他们双方再消耗得厉害一点,华夏那个时候就得出手灭掉苏联了,按照毛远山的兵棋推演,最后德国人肯定会跟华夏反目成仇,或者德国会分成两部分,德国国防军执掌一部分,德国党卫军执掌一部分,国防军那边肯定会跟华夏合作,至于党卫军那边就很难说了,他们很有可能会倒向美国。
这也是为什么华夏的援助会挑人的一个原因,大量的援助修优先供给国防军,这也算是加强未来盟友的实力了。
胡宗南曾经跟古德里安将军会晤过,也曾经谈起过以后的事情,古德里安将军他们十分痛恨美国人不会跟美国人合作的,但是党卫军的那些人就很难说了,希特勒本人不愿意跟美国合作,可架不住下面的军官愿意啊,那些人跟美国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如果真的发生巨变的话,美国人肯定会成为他们背后的主子,那个时候国防军就有些危险了,所以国防军也得找一个靠山,华夏无疑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小不忍则乱大谋,毛远山压下了自己的想法,还是要按照原来的想法去进行,原来的战略制定了那么多年,不能因为一次小的事情就改变,况且这次的事情还没有发生,500架重型飞机跟这个战略比起来,的确算是小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