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装备的升级(1 / 1)

加入书签

自从第一集团军抵达欧洲之后,保安团的参谋本部就在商量着要用哪支军队过去给他们当个帮手,第一集团军虽然有30多万人,但是在强敌环绕的欧洲地区,这30多万人还真是看不出什么来!要知道,苏德战场上随便一个战役的军队规模都会超过百万人,就算保安团的战斗力比较强,可这30多万人也经不起一场又一场战争的消耗,就在刚刚结束的这场战争当中,虽然他们打垮了苏联20万军队,但是自己也有将近3万人的损伤,有8000多人失去了他们的生命,4000多人重伤,剩下的人全部都是轻伤员,重伤员加上牺牲的,总共有13500人失去战斗力。

这个数字对于保安团来说,伤亡已经是够大了,以前的时候保安团过万的伤亡几乎很少,这一次有如此大的伤亡,也是因为苏联火力的加强,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刚刚抵达欧洲,对于欧洲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才有现在的这个伤亡,所以胡宗南将军立刻下令,第一集团军的侦察部队,必须要对所有的苏联军队竟然开调查,把他们所有的火力和一些进攻方式都要摸清楚,如果这一次能够提前知道苏联人的炮兵阵地的话,恐怕也不会有现在的这个损失,很可惜的是德国的侦察能力几乎是丧失了,不然的话德国人也能够帮到不少的忙呢。

保安团的军队有一个很好的传统,那就是在这场战役结束之后,必须会有大量的时间来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就好像现在来说,他们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是关于苏联炮兵部队的数据,苏联的炮兵部队在最开始的五分钟内是攻击最为猛烈的,在五分钟之后,这个数据要下降40%左右,同期保安团的炮兵在五分钟之后仅仅下降10%到15%,德国军队在20%左右,不要小看这五个百分点,往往这五个百分点就是几千发炮弹了,尤其是炮兵部队多的时候,从这里也能够看出,虽然苏联军队当中的军械装备提高了不少,但是苏联士兵的素质并没有提高多少,还是原来那个熊样。

这样的调查数据也给下面的士兵带来了不小的信心,对于这些士兵们来说,现在他们看到苏联士兵有点高看了,主要是因为他们看到苏联士兵也使用上了冲锋枪,甚至是还有一些高平两用的高射炮。

这个时候就会觉得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到底提升了多少,一场仗打完,终于算是明白苏联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了多少了,其实并没有多少的提升,苏联军队的武器装备在提升,可他们的速度赶不上保安团提升的速度,苏联军队拥有了冲锋枪,保安团的冲锋枪早就从索米冲锋枪换成了ak47,这可是比这个年代不知道先进多少的冲锋枪,不管是从威力还是从射速上来说,都要远远超越苏联军队的冲锋枪,而且这种冲锋枪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悍,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天气下,都是可以应对自如的。

虽然这一场战争胜利了,可是胡宗南将军非常清楚,这就是苏联军队的一场试探就是了,现在要做的就是赶紧跟国内方面呼叫援军,胡宗南将军非常清楚,下一场战争绝对不是这样的规模,根据目前得到的情报,德国人也给华夏提供了有限的情报,苏联人的下一次战役将是这次战役的五倍左右,也就是说周围的上百万敌人将会围攻过来,35万的保安团军队和上百万的苏联军队,要是在远东地区的话,还真是不怎么害怕他们,可这周围是欧洲地区,是在苏联的国土上,当地的很多人都是帮助苏联的,并不跟远东地区一样,稍微不小心就会陷入人民战争,这对于第一集团军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第一集团军在刚刚结束的战争当中,并没有对周围的老百姓进行骚扰,这也是毛远山规定下来的,这周围的情况跟远东地区不一样,远东地区的老百姓跟苏联中央政府几乎不是一条心的,他们心里想的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里可是莫斯科的周围,苏联的思想活动十分频繁,尤其是那些政治委员,几乎都把周围的老百姓给洗脑了,他们会携带炸弹直接冲到军营里来的,如果这个时候对这些居民进行残酷的镇压,恐怕换来的就是更加强烈的反抗,还不如把这些镇压活动都交给德国人呢!

至于苏联军队留下的那些军械装备,保安团的士兵是一点都看不上眼,那些东西全部都是老掉牙的玩意儿了,而且子弹口径也跟华夏的并不是一个体系的,把那些东西拉过来也没有什么用处,至于那些士兵身上的棉大衣,华夏就更加不需要了,很多士兵现在身上穿的都是皮衣,何必要那种棉大衣呢?不过这对于德国军队来说就了不得了,他们本身都已经是冻得要发抖了,德国军队的冬天衣物都是供应不齐的,再加上苏联游击队的破坏,德国火车跑过来,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道关卡,这运来的东西就更少了,所以德国士兵最热衷于扒苏联士兵的大衣。

很多死了的苏联士兵都是光着屁股的,本身胡宗南长官觉得这样有些对对方不尊敬,万一苏联人要这么对华夏的官兵怎么办呢?不过德国人却认为没什么,现在自己都要冻死了,何必管这些死人呢?对于德国人的这个想法,胡宗南将军只能是不敢苟同,但是看看那些快要冻死的德国人,也只能是由着他们去做了,德国人就跟蝗虫一样,不管苏联士兵身上的什么东西,几乎全部都被他们给拿走了,而且包括那些坏了的枪支弹药,那种东西拿回去之后都被运到欧洲腹地,被德国军工厂拆解之后,再次利用,看来德国真的是能源危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