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美国的恐怖生产力(1 / 1)
关于美国人那边的事情,毛远山可以说是相当清楚的,美国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大国了,他对于欧洲和亚洲的事情是一点也不愿意放弃的,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在亚洲,按照美国人的想法,他们都应该狠插一杠子才对。在欧洲要保持自己的秩序,在亚洲也要保持自己的秩序。
很多人也就会说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必须拥有强横的实力才可以,如果没有强横的实力的话,这就是一个笑话。而人家美国人就是有自己的实力啊,人家有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这两个舰队当中的任何一个单独拿出来的话都能够跟一个海军强国相媲美了。
在毛远山的记忆当中,美国人从来都没有因为亚洲的事情把大西洋舰队调遣到太平洋来,但是这个世界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在珍珠港事件过后,美国人调遣了大西洋舰队1/3的军队抵达了太平洋,临时拼凑起了美国的海岸防御线。对于美国人来说,美国西海岸应该是非常重要的,绝对要比珍珠港重要,他们也实在是害怕日本的这种疯子。虽然美国人觉得他们早晚能够打败日本,但是现在这个阶段,在自己海军实力不强的时候,难保日本鬼子会做出一些冒险的行为来,万一日本鬼子真的在美国西海岸挑起战争,那真是没办法跟国内的老百姓交代了。
在这种情况下,毛远山认为美国人不可能在支援英国了,在原来的社会当中,欧洲战场一直都是美国人最想参与的战场,因为美国人也知道这个世界的主宰在欧洲,亚洲的战争不管打得多么激烈,都没有办法影响整个世界的进程,影响整个世界进程的战役全部都发生在欧洲。
但是现在英国人把新购买的军舰全部都留在了亚洲。要说印度这个殖民地很重要,但是再重要也不可能重要得过英国本土呀,英国人没有那个可能放弃自己的本土来保住印度吧这一支新的舰队。虽然军舰数量并不是很多,战斗力也一般,但如果返回英国的话也能给英国皇家海军提供一定的掩护,甚至能在局部方面让英国皇家海军占据优势呢?但是现在英国政府就下令让他们留在亚洲了,这也是毛远山比较郁闷的地方,难道美国人提前参战了吗?美国人帮助英国人参战,这是一个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如果提前参战的话,那是不是美国已经进入战时体制了呢?这才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自从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国内的亚裔老百姓可以说就受到了很大的监视,不管是华夏人还是日本人,他们平常的日子都过得不怎么好,都在美国秘密警察的监视下,就害怕他们跟珍珠港那边的日本老百姓一样里应外合,让日本打赢了这一场战役。
毛远山在美国最主要的消息来源就是靠着当地的华人华侨了,现在当地的华人华侨都受到了美国政府部门的监视,想要跟以前一样探听到一些消息那是不可能的了。而且华夏的华人华侨大部分都聚集在美国的西海岸,在美国东海岸地区并没有那么多的华人华侨,所以说关于大西洋舰队的消息还得指望英国这边,毛远山最害怕的就是美国提前转入战时体制,在珍珠港事件之后的半年内,美国才是转入战时体制的,现在刚刚过去了一个来月,如果现在就转入战时体制的话,毛远山也必须要更改自己的一些策略,毕竟美国才是保安团最大的对手。
如果美国真的转入全面战时体制的话,生产一些初恋对于美国来说简直就是太简单的事情了。上一个年代美国转入战时体制的时候,那种运输用的自由轮几乎十几天到二十几天就可以有一艘下水,经历了生产线的改革之后,这种轮船对于美国人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每个月都有可能有好几艘驱逐舰下水,这就是美国疯狂的生产实力。
至于飞机方面,那就更加厉害了。各种战斗机运输机加上轰炸机美国可以达到年产10万架左右,几乎超过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那个时候不是有一句话说的好吗?美国几乎充当了所有同盟国的武器生产英国和其他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只出人不出武器的,尤其是苏联。
其实在这个年代,美国不管是对其他的任何一个国家提出援助都是有条件的,都是按照他们的租借法案进行的,唯独有一个国家是例外,这个国家就是苏联。美国援助给苏联的所有东西都是没有提任何条件的,为的就是让苏联吸引住德国的全部陆军。如果是苏联坚持不住的话,那么希特勒占领了整个欧洲之后,再加上苏联境内的庞大资源,希特勒的野心膨胀到一个什么阶段还不知道呢?德国能够走多远还不知道呢,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会无偿援助苏联的一个原因。
这种无偿援助连跟美国穿一条裤子的英国人都没有得到。当年丘吉尔对这个问题就耿耿于怀,凭什么你们可以无偿援助苏联人,我们可是跟你们同宗的,给我们的东西竟然还需要我们用一些战略要地去兑换,这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呢?当年罗斯福就给丘吉尔讲了讲苏联的重要性,如果苏联一旦倒下的话,希特勒占领了整个欧洲,英国想要在这里坚持下去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肯定会全国搬迁往美国的。那个时候美国又在大西洋上面对德国人在太平洋上面对日本人,就算是美国人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的。
丘吉尔也不是一个傻子,开始的时候他还怒气冲冲的,但是当听完罗斯福的解释之后,我在开始支持美国援助苏联,甚至在英国仅有的一些物资当中也拿出去一部分来对苏联进行援助,为的就是让苏联拖住希特勒的步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