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国民的信心(1 / 1)

加入书签

这一次的战役完全不是活着回来的问题,而是华夏跟日本海军之间的又一次碰撞。上一次碰撞的时候,整个华夏都因为海军的失败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让清政府陷入了财政危机,整整2亿两白银日本鬼子就是因为这2亿两白银而带来了整个国家的腾飞,如果他们没有发这笔横财的话,整个日本可能就要陷入经济危机当中了,也绝对不可能爆发什么工业革命,更加不可能让日本海陆军全面发展。

也正是在那一次战役之后,给整个华夏带来了深远的灾难。战争赔款和割地当然是一个方面,而更加深远的影响是让所有的华夏国民丧失了胜利的信心。自从那次战役之后,华夏整个国家好像都进入了一种失败情绪的笼罩当中,以后碰到日本人的时候连自己的腰杆儿都不敢直起来。要知道日本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华夏的属国,虽然说并没有打下整个日本来,但是他们经常去天朝上贡的,可是在这一场战役之后,华夏竟然是变成了日本的战败国,很多老百姓的心里都转不过这个弯儿来,但是又无可奈何,毕竟事实在那里放着呢。

所以在他们出发的时候,毛远山特地跟他们通了电话,并且郑重的告诉了他们这一场战役并不仅仅是华夏海军跟日本海军之间的战争,而是两个国家现行的战争。如果我们可以在这里打胜了日本人,那对日本的一个信心是十足的压迫,让他们也知道我们华夏人并不是他们眼中的东亚病夫,而是已经崛起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日益立于世界之林,尤其是在你们最骄傲的海军方面,我们也可以打败你们。

日本特混舰队

有两艘重巡洋舰八艘驱逐舰组成的日本特混舰队,现在这个时候就跟惊弓之鸟一样准备快速的返回日本,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华夏海军竟然会为了这些老百姓出动了全部的海军实力来拦截他们,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从来都是看不起华夏海军的,但是他们也非常明白他们现在的实力跟要拦截他们的华夏海军比起来就好像是一个婴儿跟一个壮汉一样,虽然说他们认为自己的技能要比划下水冰强得多,但问题是人家的数量多呀,万一到时候真的上来了,别的不说,就说那两艘战列舰吧停在那里不动,让他们用炮火轰炸一阵子,也做不成什么损失的,反而他们如果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会被华夏的舰队给吃掉。

这个时候舰队的司令早就把横田大佐那个王八蛋给骂死了,想着回到日本之后得把他的家给拆了。别看你小子现在战死了,如果没有你出来搞事情的话,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华夏海军吃饱了撑的这个时候倾巢而出吗?根据情报部门的消息,他们现在训练还不完善呢,而且华夏的那位总指挥非常重视他的海军,要不是因为你杀了这么多的老百姓,他怎么可能会下这样的命令呢。

“报告大佐阁下,我们还有七个小时就可以回到我们日本岸基飞机的保护范围之内了。”全速前进的日本舰队可以说在海上就好像是一支利箭一样,快速的飞驰着,但是他们也知道这一段路程肯定不会像他们想的一样那么轻松,如果是那么容易的就回到日本的话,那华夏海军也就不需要出动所有的海军拦截他们了。从日本本部发过来的消息告诉他们,华夏海军已经是出发了,在路上不知道什么方位的地方拦截了他们。

根据日本总部传过来的消息,至少有超过两艘战列舰四艘重巡洋舰和多达十几艘的驱逐舰在对他们进行拦截,而且还有潜艇若干,对于这样的一支庞大舰队来说,拦住他们简直就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要是运气好的话,可能会把这支特混舰队给全歼了。华夏海军这一次所图不小,就想要打败日本海军。

“命令,舰队不可以掉以轻心,把两只侦察飞机全部放出去,以扇面的方式对于我们前方进行扫描,要不间断的进行扫描,除了飞机回来加油的时间之外,只要是他们可以飞行,就得把他们放出去,如果发现华夏海军立刻给我们发报,绕过去,不要正面跟华夏海军对抗。我们跟他们的实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硬碰硬的决战的话对我们没有任何的好处。”特混舰队的指挥官鹿岛大佐正好也是一个保守派的人,真是不知道日军冒险派的人都到什么地方去了。

如果是碰到那种比较冒险的少壮派军官的话,绝对不会允许日本舰队撤退的。在他们看来,华夏的舰队就算是开来了十艘的战列舰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他们觉得华夏人也就适合开一些渔船到海上打鱼就是了。在军舰这个领域,华夏人不知道落后多少年了,当年他们在跟北洋舰队作战的时候,北洋舰队的总体吨位还要比日本舰队稍微大一点呢,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还不是都被日本人给打胜了。这北洋舰队当年训练了那么长时间都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察哈尔地方政府的海军训练的时间满打满算的也就一年,而且还没有受过高等的系统教育,怎么可能是日本舰队的对手呢。

按照日本少壮派军官的这个想法应该是成立的,但是如果他知道华夏海军是怎么训练的,估计就要改变自己的这个看法了。所有华夏的海军官兵在接受训练期间,每天的睡眠时间都不超过六个小时,一年365天,大部分人仅仅休息了不到五天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全部都在训练,可以说为了国耻家仇,他们真的是用自己的性命在训练。为了能够打败日本海军,他们付出了太多的努力,而这一天也已经是到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