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1 / 2)

加入书签

“大唐立国之初,曾修《五经正义》。《唐律疏议》中,亦曾明言,士庶不同。士人若有罪,则受“议请”之庇。”章溢非常博学,立刻引经据典给出了回应。

“这”朱重九犹豫着,将目光转向逯鲲。后者立刻低声解释,“唐律,名位不同,礼亦异教。凡贵戚、官员、士子犯错,有议、请、减、赎、当、免,六权。而奴婢,部曲,官户,杂户则严惩不贷。”

“大宋立国之初,则定立了“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之策。所以南渡之后,依旧有一百五十余年国祚…”见禄鲲也有给自己帮腔的意思,章溢胆子更大,迅速补充。“而蒙元虽然残暴粗鄙,对乡绅、望族,却是优渥有加…从沒有直接从乡绅头上征收赋税的先例…”

“如此说來,是朱某人特立独行了?”朱重九大笑,摇着头反问。

“溢不敢…溢只期盼,主公能以史为鉴…”章溢拱了拱手,很谦卑地回应。他与刘基在很多观点上,都有一致之处。但二人的最大不同是,刘基想现在就试图强行说服朱重九,让后者改变策略。而他,却希望能通过进谏、潜移默化等方式,慢慢将自家主公拉回至正确道路上來。

“好一个以史为鉴…”朱重九继续冷笑,一边笑,一边轻轻摇头,“三益,我记得儒家是立志于复三代之治的吧?推崇的也是复古和周礼…”

“主公所言甚是…”章溢想了想,点头回应。

“那三代之时,可有孔圣和董圣?”朱重九立刻笑着接过他的话头,大声追问。

“这。。。。。”这回,轮到章溢发傻了。三代之治还在夏商之前,怎么可能有孔夫子和董仲舒?怎么可能去遵从儒学的观点?

“大周的国运,据说有八百余年,然否?”朱重九却不给他更多的思考时间,继续笑着追问。

“自武王伐纣,到文君入秦,有七百九十余年…”明知道话題开始朝自己期待的反方向发展,章溢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如实回应。

“那大周之时,可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朱重九的下一个问題,如同利刀一般,直刺章溢等人心底。

“这,这。。。。。”章溢一时语塞,额头上汗珠滚滚。西周之时,孔夫子沒有出生。而放眼春秋战国,竟沒有一个国家,因为采用了儒学理念而兴。孔圣人空负盖世盛名,却走到哪都无法将自己的理论推广出去,走到哪都不怎么受待见。

“事易备变,上古竞于道德,无须儒家之言,文教自兴。而后世则竞于智谋和气力,是以儒家应运而生…”已经醉得不省人事的刘基忽然从桌子上抬起头,大声补充了一句。

“好一句事易则备变…”朱重九用力鼓掌,这句话,他不久前刚跟胡大海说过,还被对方认真地纠正了一回,所以印象极深,“此语,出于韩非子吧。他可是法家宗师…”

“儒者从來就不吝集百家之长…”刘基又醉醺醺的补充了一句,丝毫想不起來,自己刚才还在推崇董仲舒的独尊理念。

“好一句不吝集百家之长…”朱重九继续鼓掌,“那朱某还有两问,其一,当今之世,与汉武之时,是不是还一模一样?其二,既然不吝集百家之长,朱某现在所行的工商之道,算不算其中一家,有沒有可取之处?”

“这,这。。。。”刘基红着脸,无法回应。凭心而论,淮扬三地目前表现出來的勃勃生机,他根本沒办法视而不见。只是为了心中的理念和自身所在的位置,不愿意承认其的确有所长而已。

“诸君莫急,朱某还有一问?”朱重九笑着摆了摆手,继续大声追问,“我辈举义兵,到底是为了恢复华夏,还是恢复儒学?是为了给子孙后代谋万世之幸福,还是谋万世之桎梏?”

“这,这。。。。”刘基双手扶着桌案,摇摇晃晃试图往起站,却觉得头晕目眩,两腿发软,“若无秩序伦常,何來万世之基业?三纲五常,乃天里人伦,何來桎梏之说?”

“先生醉了,先生且坐…”朱重九看了看他,叹息着摇头。其实刘基这幅模样,在他的记忆里并不罕见。在另外一个时空当中,就有无数人,试图用一个固定框架,规范整个国家的几百年运转,无论失败多少次,都记不住教训。

先是有人拿着社会主义模版,凡是与此不符合的,皆斥为毒草。大喊“宁可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结果弄得民生疲敝,光有大国的架子,却无大国应有的繁荣。好不容易到了七十年代末,整个民族终于幡然悔悟,开始脚踏实地。偏偏几十年后,又跳來了另外一部分妄人,拿一份自己都沒弄明白的美利坚标准,生搬硬套,丝毫不顾眼前现实和此标准二百余年來的修改变迁。凡是不附和此标准的,则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敢于反对我的,则直接打成五毛,直接威胁挂电线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一样的愚蠢荒谬,一样的削足适履…连喊口号的姿态和嘴脸,都丝毫未变…

受朱大鹏的影响,朱重九心里,根本沒有任何放之四海而皆准,并且足以使用千秋万世的标准。当然更不会认同,虚无缥缈的三代之治,就是该万世奉行的政治框架。他信奉的是拿來主义,信奉的是兼收并蓄。任何理念,儒家也好,法家也罢,包括记忆里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只要能让华夏复兴,都可以将其有用的部分拿來一用。

想到这儿,他拍了拍刘伯温的肩膀,笑着说道,“你其实说得对,朱某这里,的确还沒建立任何固定秩序,也沒想死抱着任何一家经典。朱某以为,我等起义兵的目的是恢复华夏,不是复兴儒学。而儒学也好,法家也罢,都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为了手段,而忘记目的,那是舍本逐末。先生请恕朱某固执,如此愚蠢之举,朱某义不敢为…”

注1:美国南北战争当中,双方将士,都曾经以杀死对方,割取头皮为荣。北方名将谢尔曼,则在威克斯堡,亚特兰大和其他南方地区,进行了非常凶残的烧杀政策。最严重的密西西比地区,百分之六十的白人男青年,都死于他的屠刀之下。

第二百九十三章 警讯 上

“目的手段舍本逐末”刘基小声嘟囔着,两只眼睛亮了又暗,暗了又亮,最终还是支持不住,“嘭。”地一声趴在了桌案上,彻底沉沉睡去。

章溢、宋克、罗本、施耐庵等人,也是第一次听闻朱重九如此具体地阐述心中想法,震惊之余,两眼之中也是充满了茫然,不怪他们理解力差,关键是,华夏自古以來,都讲究祖宗规矩,通常立国的第一代把大框架定下來,后世继承者萧规曹随就是,很少再出现大的变动,而变法者,也通常都落不得什么好下场。

但是今天,朱重九却亲口说出,他原本就沒想着死抱着一个固定的方略,也就是说,眼下淮扬地区在秩序混乱,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朱重九这个主公,刻意纵容的结果,并且看样子,朱重九还想继续听之任之下去,根本不想为子孙后代立任何百世不易的祖宗成法。

“主公,主公至少,至少得拿出一个最,最简单的章程來,哪怕,哪怕立国之后后再重新修订,也,也好过沒有任何章程。”到底是朱重九的老丈人,在愣了足够长时间后,禄鲲再度鼓起勇气,低声劝说。

“禄,禄主事之言有理,即便昔日高祖入关,也曾有约法三章。”章溢琢磨了片刻,也惨白着脸,跟在禄鲲之后低声补充。

他现在是真的不敢奢求朱重九采用宋儒理学为治国之策了,而是退守最后的底线,哪怕是汉高祖那样的约法三章,你总得有个总纲,否则,真的让他们这种习惯了遵守固定秩序的人,不知所措。

“那就先把高祖的约法三章拿过來用。”朱重九倒也干脆,想都不想,直接给出答案,“再加一条,四民平等,任何人都沒有凌驾于律法之上的特权,至于其他规矩,大伙根据这四条总纲和咱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商量着來,朱某不管你什么儒家,法家,道家,哪怕是明教和大食人的东西,只要切实有效,切实能让咱们淮扬三地往上走,就都可以借來一用,至于立国之后如何,相信那时诸位都已经摸索出一些经验來,咱们再汇总所有人的经验去总结一部国法,总之一句话,朱某只看效果,不问出处,那些劝朱某舍本逐末的话,诸位切莫再提。”

“如果新法依旧不合适呢。”宋克的思路活跃,对朱重九刚才的“目的手段”之说非常感兴趣,所以不失时机地追问了一句。

“那就继续改,只要人大,只要国家重臣有七成以上赞成修改,就可以变法,但每次修订内容不得超过整部律法的一成,就这样改,不停地改下去,总会把它变得越來越好。”

“不停地变法,那天下岂不乱了套。”众人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不负责任”的说法,齐齐把眼睛瞪得滚圆,、

“也未必一定是十分之一。”朱重九迅速意识到自己的说法冲击下太大,想了想,放缓了语气补充,“可以更少,但最多不得超过十分之一,每次修订之后,五年之内不准再次修订,让国家和百姓都有个适应期,然后再核实新修订那几条的好坏,如果好的话,就继续用,不成的话,就想办法废除,谁也别打肿脸皮死撑,更不要老想着什么祖宗成法,什么万世不易,咱们不可能把儿孙们的事情都给做了,要相信他们比咱们聪明,比咱们更懂道理,否则,就真是黄鼠狼窝里出耗子,一代不如一代了。”

“哈哈哈哈。”众人被朱重九的比方,逗得前仰后合,笑过之后,心里头觉得敞亮了许多,不排斥任何一家,也就是儒家还是有很大复兴的希望,不拒绝调整,就意味着任何一派的理念,都有机会成为治国之道,只是所有理念都需要做一些调整,包容一些新的内容进去,以适应淮扬三地新兴的产业和新发生的变化而已。

这让在座大多数人,都瞬间又找回了几分自信,并且踌躇满志地设想,自己如何能继往圣之绝学,海纳百川,成为董圣、朱子之后,新的一代宗师。

“朱某可以坦诚地告诉大家,诸君和朱某眼下所做之事,必将惠及千秋万代。”朱重九难得一次性说这么多务虚的话,尽情倾吐之后,心情也有些激荡,借着几分酒意,大声宣布,“江湾里那些工坊,你们中间有的人已经看到过了,有的人还沒來得及去看,但至少你们应该感觉得到,眼下淮安和扬州两地,百姓的谋生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且还在继续不断的变化之中,故而朱某称之为,工业革命,一旦这种变化形成规模,朱某可以保证,世界上便再沒有人能阻挡我等的脚步,届时,我淮扬拥有的,就不仅仅是大炮、火枪、宝甲和利刀,而是全方位的胜出,全方位的彻底碾压,旧有的秩序,要么与其适应,要么被其毁灭,沒有第三条道路可选,來,诸君,让吾等一道,开创这个时代,饮盛。”

“饮盛。”罗本、禄鲲两个率先举起酒盏,大声附和。

“饮盛。”施耐庵听得似懂非懂,却毫不犹豫地跟上,年逾花甲却得附青龙尾翼,他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哪怕所求一切最终是大梦一场,至少,这辈子他轰轰烈烈过,沒有白白活了一回。

“饮盛。”“饮盛。”章溢和宋克两个人是完全沒听懂,但也强烈感觉到了朱重九发自内心的自信,举着酒盏响应,反正人已经來了,贼船已经上了,便沒有再后退的理由,况且以淮扬目前所呈现出來的态势,朱总管所言,未必沒有道理。

房间里的氛围,立刻被推向了**,大伙你一盏,我以盏,喝得好生痛快,至于沉醉不醒的刘基,则彻底被忽略成了一个摆设。

既然提到了工业革命,朱重九就不可能只说一个新鲜名词,少不得借着几分酒劲儿,把自己肚子里那点儿有关工业革命的浅薄概念,东一句,西一句地往外倒,虽然极为零散,并且很多东西都似是而非,但对于禄鲲、罗本和施耐庵等亲眼目睹了水力推动生产和原始流水线作业的人來说,无异于在眼前推开了一扇窗,让他们愈发的相信,自己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将同时代其他读书人都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而章溢、宋克两个,虽然听得满头雾水,却通过朱重九醉醺醺的描述,发现后者正在做的事情,并非像他自己说得那样,沒任何规矩可言,而是遵循着一种非常高深的理念,其繁琐高深程度,丝毫不亚于诸子百家中的任何一家,并且与诸子百家不同的是,这种理念,完全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处处可与眼下现实世界中的东西相对应,而不是建立古圣先贤的名言,以及与对三代盛世的想象上。

直到入夜,众人才终于尽兴而散,刘伯温被侍卫们搀扶着,送进了罗本的宅邸,章溢和宋克两人,则自行返回了集贤馆,想着酒席宴间听到的那些话,二人竟然辗转反侧,一夜都沒能睡安稳,一会梦见自己成了千古罪人,被昔日的朋友和同学唾弃,口诛笔伐,下一刻,却又梦见自己被塑成雕像,受到数万学子的顶礼膜拜。

第二天早晨起來,两人都顶上了一对黑眼圈,食不甘味地吃了早饭过后,就坐在各自的房间里,忐忑不安地等着朱重九派人來接,大约在上午巳时左右,马车终于來到,陪同的却是扬州知府罗本和大总管府侍卫统领徐洪三,让二人大吃一惊。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