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613节(2 / 2)

加入书签

王忆问道:“蔬菜滴灌后长得还行?”

王向红重重的点头:“很行,非常行,滴灌管道真是好东西啊,你说它不是高科技吧?那咱祖祖辈辈怎么就想不到弄这么个东西呢?”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起来:“竹子管一点一点的滴水,这样岛上一桶水足够供应三分地的庄稼还有蔬菜用上好一阵子。”

“以往呢?以往这一桶水你别说三分地,三厘地也没用,倒上去用不了半天就干了!”

王忆笑道:“滴灌确实有这个好处,水下的很慢,让蔬菜啊庄稼啊有足够的时间来吸收。”

王向红说:“你不知道,就是前两天你不是在县里头学习考试吗?咱们队里来了好几拨人,都是来参观咱们滴灌工程的,好些人学会了要回家给自己地里做滴管呢。”

“现在外面的竹子价格大涨,我准备把咱们库房的竹子也给卖出去,以往一条四五米的毛竹才能卖一块,现在四块五块都有人要!”

王忆吃惊:“这么夸张?”

王向红不笑了,叹了口气:“唉,旱情真挺厉害的,前两年大包干了,有些生产队它不是耕田多吗?于是出现了一些种粮大户。”

“咱外岛给国家提供爱国鱼获,不用跟内陆的农民一样上交公粮,他们把粮食收下后往外卖,可是好好赚了一笔钱,得有一百多位种粮大户在这两年起了新房。”

听到这里王忆诧异的问:“粮食不是统购统销吗?咱渔民可以自己买卖?”

“议价粮,在以前只能在黑市上买卖,现在改革开放了、联产承包了,国家允许农民在交完公粮后,将自己省下的粮食自由交易,这就是议价粮。”王向红解释说。

他又继续说:“议价粮能来钱能换粮票,是好东西,过去两年让不少人发家致富了。”

“但今年大旱天,他们的庄稼用水成问题了,否则多宝岛那边能为了争水打械斗吗?已经有庄稼旱死了,现在他们必须得用滴灌技术去救命!”

王忆问道:“对了,提起多宝岛,王家和丁家什么情况?”

王向红又叹了口气:“嗨,还能是什么情况?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他们触犯国法了,那就只能依据国法来处理!”

闲聊几句之后两人分开,王向红停下新闻开始进行广播,吆喝着劳力们上工。

现在队里的劳力被分散开了。

有些劳力出海,有些劳力耕田,有些劳力处理鱼获,有些劳力要做凉菜,有些劳力去放鸡放鸭,还有些劳力要来祠堂做服装……

渠道多了,社员们工作热情也高涨了,说说笑笑去干活。

王东喜对王向红笑道:“支书,咱队里现在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

王向红很满意,说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

王祥高的院子里头也很忙碌,已经有一批次的躺椅支架做出来了。

王忆过去看了看。

支架做的挺好,王祥高、王真刚还有王祥高的大儿子王铁锤三人是师傅,现在队里安排了四个青年过来打下手,所以木工活的速度快了。

其中院子角落里摞起了好些的小木头盒子,这是收音机外壳,王忆准备开学以后再教学生们拼装收音机。

他这边没事干,给刘鹏程和林关怀两人布置了复习功课后便在岛上溜达起来。

波涛拍打礁石,浩浩渺渺的清浪卷起千堆雪落下。

海风随浪起,带着热气吹动人的长发,吹的人心里安逸。

天上白云时聚时散,如同花开花落般在天空中演绎出无声的绚烂。

亮堂的艳阳降下金色阳光,给海洋给青山镀上了一层金辉。

或许还没有处暑的缘故,阳光依然火辣,导致那漫山遍野的花红草绿依然生机盎然,怒放的鲜花、张扬的绿叶,好些有无穷的生命力在迸发。

码头边上忙碌的渔民肩挑手提、笑声嘹亮,看见王忆之后他们纷纷打招呼,明明干活的氛围很火热,可就是让人感觉节奏慢慢悠悠。

礁石滩、沙滩各处都有孩童们的身影在忙活,趁着鸡鸭离开岛屿,他们抓住机会寻找小海货。

泥螺、香螺、蛤蜊、胭脂盏,用脚挑开砂层总能有点小惊喜。

秋天不光蔬菜成熟海菜也成熟,有紫菜从水下长出来,从礁石缝里长出来,孩童们仔细的给捡到篮子里。

招潮蟹、海瓜子最常见,可它们要么不好吃要么太小了,孩童们不太感兴趣。

梭子蟹、石甲红、青蟹、石蟹、花蟹等等,品类还挺多的,当然都是小螃蟹。

王忆溜达着问道:“这鸡鸭天天赶海,也没把咱海边的海货给收拾干净?”

王新新抹了把鼻子站起来说:“我奶奶说,浪花就能化作海货,你看这浪花源源不断的涌上来,肯定是源源不断的有海货啊。”

王忆哈哈笑。

这孩子,真傻的可爱啊。

太阳光灿烂,屋顶上的单晶硅太阳能板褶褶生辉。

这样四个小组四台脚蹬发电机全空出来了,王忆没事干就把机器给擦拭了一下。

一台机器要用来发电供应电影放映机使用,一台机器要送给李老古,还有两台机器先放入库房好了。

这机器不是毫无用处,以后碰上连日阴天太阳能板收集到的能源不足,还是得要脚蹬发电机来给晚上进行供电。

没人管他,他去了一趟22年,带上了之前在市里买的徕卡老式相机也带上了买到的58-1相机。

他把相机给邱大年,自己带回来好些零售商品,然后准备摇橹去一趟多宝岛。

要给李老古送货了。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