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北伐(1 / 2)
端午节后,从长安发来的公文越来越频繁,皇帝还让殿前司给秦琅设立了一条情报专线,几乎每天都有君臣的密信往来。
皇帝对于即将要开打的北方之战,不断的跟秦琅讨论一些细节。而政事堂宰相们也是三两天就要来信询问一些秦琅的意见。
整个长安朝廷,都在憋着一股劲,要把想挑战大唐的狂妄之徒薛延陀和高句丽踩翻。
漠北的薛延陀,辽东的高句丽,他们终究是走到了一起,一个是曾经跟中原死磕过,磕的头破血流都不悔改的东北虎,一个则是漠北新兴的部落狼,想要取突厥而代之称霸草原,特别是在年轻的头狼夷男带领下,越发的刚猛。
李世民对于薛延陀和高句丽的挑衅,十分震怒,原本还想通过外交手段,将他们羁縻控制,但现在一切都说明,这个想法行不通了。
薛延陀的骑马步兵,经常跑到漠南来,杨国忠这个新册封的东突厥大汗,根本没法回漠北,南面小可汗李思摩也被阻击偷袭了几回,牛羊被抢了许多。
如今的东突厥早不复当年,四分五散,一些部落跑去了西域,一些部落在漠南安置,还有不少被大唐征去各地牧马或是到南疆戍边去了,尤其是现在的东突厥,已经没有了强有力的狼王统领着,跟薛延陀人的较量,居然总是处于下风。
特别是薛延陀人凭借着他们冶铁锻造这方面的优势,占着漠北不少露天的大铁矿,隋末时又得了许多突厥锻奴和汉人工匠,他们锻造铠甲、兵器的技术大为提升。
夷男也因此打造了一支全新的薛延陀军,不是如突厥那样以轻骑擅驰为名,而是重点打造骑马步兵,高机动性,强大的防御能力。
一骑双马甚至三马,能够一日夜疾驰几百里,而一遇敌,则下马,十人里两人负责在后面看马,其余八人下马披甲结阵步战。
他们铁甲强弓,这些步弓手很是凶悍,把如今的突厥人打的是落花流水,而同样是铁勒出来的回纥联盟,依然走的是轻骑擅射的路子,在这些骑马步兵面前,也一样射不动,攻不进。
夷男一招鲜吃遍天,靠着这一招,在草原上是纵横无敌手,跟着也就有些不把大唐放在眼里了。
他现在天天自称拥有精骑四十万,不惧任何人。
虽然始终还只是在阴山一带搞搞突袭,没敢深入长城脚下,但他的野心也显露无疑,一次次的派使者到太原和长安,向唐求娶公主,还要求朝廷把漠南与河套地都划给薛延陀,他们还要求拥有对突厥的控制权。
高句丽跟夷男勾勾搭搭,在渊盖苏文的强势干涉下,国王高建武也不得不听从他的建议,与薛延陀联合,准备发兵夺回卑沙城,再兵过辽河,将辽西拿下。
两虏磨刀霍霍,朝廷也不得不全面加紧备战。
皇帝的北衙八军,都已经开始编练战备行营,抽调发往太原、幽州、丰州、凉州、营州等北边加强防御,同时南衙的十六卫府,除了内四府不统兵外,其余的十二卫也都在全国紧急动员,征召府兵,前往长安、洛阳、荆州、扬州、兰州等地集结。
征召超过二十万精锐,同时开始动员超过六十万的青壮民夫,转运粮草辎重。
可以说,这一战,是大唐立国以来,动员规模最大的一场战斗。
甚至皇帝几次对朝臣们表示,他要御驾前往幽州或太原坐镇,让太子承乾到洛阳去监国,而让魏王李泰留守西京。
皇帝在近来给秦琅的信中,更是提出要调秦琅北上,让他来负责一路战场,或统筹全军,或担任皇帝御营的大总管。
皇帝给秦琅透露,他计划是数路齐出,东到辽河,西起金山,在几千里的战线上,大唐将出动超过三十万的大军,而同时还要征召突厥、契丹、奚、吐谷浑、党项、西突厥、高昌等总共十八个藩国之兵,总共出兵将超过五十万,来一个泰山压顶,直接犁庭扫穴。
不过这个计划被秦琅认为不太可靠,因为兵调的越多,战线拉的越长,各军之间就越难配合,计划越容易有缺漏,同时后勤补给的压力也就越大,同时对国内农业等生产的破坏就越大。
当年杨广发兵一百一十余万进攻高句丽,再征数倍之民夫,规模空前巨大,史无前例,还御驾亲征,可这几十万大军却打的僵硬无比,尤其是后勤压力巨大,对民生破坏空前,最终可以说征辽失败,首败于兵过多,再败于皇帝乱指挥,三则是带来的后续可怕的民变,这些都导致了征辽失败以及大隋的灭亡。
秦琅始终认为,就算高句丽与薛延陀联手,可两家相距遥远,也不可能合兵一处,所以最终结果还是各自为战,大唐对他们,先要防守好边境,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择一二上将,统领一两支精锐之师,寻机作战,便可以了。
你搞个五六十万人,兵分十几路打进辽东或是漠北,这一路上人吃马嚼就能让你相当危险,更别说这么多兵,想寻找人家主力也是艰难。
高句丽人有强悍的山城防御体系,这些人最擅于防守,缩山城里躺个一两年都不是问题,唐军想一座座城打下来非常难,而且辽东很寒冷,冬天会是进攻者的一个大问题。
漠北则是太遥远,薛延陀人毕竟也是游牧民族,你大举征讨,他们打不过就跑,你人都找不到。
皇帝想征秦琅去,秦琅直接拒绝了,说如今岭南这边还动荡不安,他已经动员征召两万岭南精锐士兵,并六万岭南青壮民夫运送粮草等北上,还把北洋和东海两大舰队也都回防北上,又准备了许多钱粮一同运去。
至于说他暂时还要坐镇岭南。
他也反对皇帝御驾亲征,认为皇帝最多移驾东都洛阳就行了。太子可京西留守,但魏王泰留守不合适,一个年轻亲王凭什么留守?要留守也应当是选一二宰相辅佐太子留守才对。
出交州宋平城,入陇江顺流南下,再入支流白藤江,一路往几百里外的武安州太平城而去。
因为太平港的缘故,使的白藤江上到是航运繁忙,无数的商船客船往来。如今许多海上商船到交州,并不直接驶入交州港,反而是会先在海边的太平港依靠,然后再沿白藤江再经陇江到达交州港。
过去海船多数是走太平江或是直接从红河上溯交州城,如今那两条河道倒是显得要冷清了许多。
太平港和交州港一沿海一在内陆,倒是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太平港现在成了大唐有名的霜糖制造和交易中心,还有棉花、棉布交易中心,这里还有盐、瓷等许多好东西,更别说附近不远还有鸿基港,那是一座煤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