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节(1 / 2)
可市六中在前100名的数量占比,几乎跟一线高中持平了。
去年高考,市六中还很“正常”啊,今年到底咋回事?怎么突然杀到前面来了?
别的学校不知道,但市二中跟市六中交情不错,经常联考,几乎是见证了市六中一路“飞升”的过程。
市二中的老师们都知道,这大半年来,市六中学生的整体成绩提高很快,但预考又进步一大截,是他们没想到的。
大家都很纳闷。
“市六中的学生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难道真的是靠那套学习方法?”
“那道学习方法确实厉害,可也没这么神吧?咱们学校不也拿过来用了吗?没见效果这么要呀。”
田主任早就在琢磨这个问题了。
结合之前几次去市六中交流时看到的一幕幕,田主任可算琢磨出点门道了。
他们市二中生源好,教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加上学校本身在市内数一数二,学生的优越感非常强。
脑袋很聪明,学习和吸收知识很快,这就导致学生很容易自满,认为自己已经很厉害,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学习的劲儿就少了。
市六中不同,学生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始终有压力,好不容易得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并且实践发现成绩一步步提高很快。
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是无法形容的,进步和收获所激发的学习激情,空前高涨。
田主任发现,这半年来,他每次去市六中,都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那种充满激情的,热烈的声音,听着就让人精神一震。
市二中的学生,学习也刻苦,但这股热情的劲儿,市二中的学生们,是比不上的。
老师们都知道,学生内部的心态和学习热情,有时比外部的教学条件更重要。
怀着对学习的高度热情,只要学生不是真的蠢,那么成绩提高是必然的。
整个学校的学生,都在积极热情地学习,这股热情是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之下, 成绩只会越来越好。
田主任认为,这才是市六中的成绩,整体提高一大截的根本原因。
杨启明可不知道这些,他认为,市六中的进步,绝对跟夏茗那套学习方法有关。
他对那套学习方法融会贯通,加上自己的学习习惯,考前复习得非常好,预考总成绩是全市第1名,全省第2名,距离省状元只有3分之差。
有记者来采访他,问到他学习方法。
其实记者的重点,并不是具体的学习方法,他写的是报道,又不是学习资料。
报道只需要表明杨启明很优秀,学习很有一套,并且刻苦用功,给学生们树立榜样,那就够了。
杨启明中考时,就是全市第1名,对这种采访驾轻就熟,很自然地说了一些大道理,什么学习要摆正心态之类的。
记者见惯不怪地记录下来,问到下一个问题。
“杨同学预考成绩全省第2名,距离省状元只有一步之遥,那么在接下来的高考,你一定要攫住省状元吧?”
“那当然。”杨启明很自信。
“那么,杨同学最关注哪位考生?你觉得哪位考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最关注的考生,杨启明第一反应是夏茗,可夏茗的预考成绩第7名,前面还有好几个人,谁都没提,独独提第7名的她,太突兀了。
杨启明微笑,“我最关注,和最大的对手,当然就是预考省状元。”
记者心道一声“果然”,毫无悬念的回答,乏善可陈。
“对今年的全是第2名,也就是市六中的夏茗同学,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据我所知,她进步非常快,你认为她有没有可能跟你角逐省状元?”
“夏同学?我并不了解。”杨启明笑了,眉宇间是傲然的自信,隔空对夏茗发出战书,“如果她有这个实力,欢迎她加入挑战。”
记者整理采访稿时,对要不要保留关于夏茗的这一段内容,犹豫再三,最终以寥寥几笔,写进了报道里。
第449章 挖墙脚
市六中。
朱校长高兴坏了,恨不得拉横幅,对全校发广播。
这是学校建校以来,考得最好的一次,无论是总体成绩,还是考了全市第2名的夏茗,都太值得庆贺了。
不少学校的校领导,纷纷来祝贺朱校长。
朱校长不仅在同行面前风光了一回,在市教育局面前,也大大长脸了。
市教育局那边,商讨着要不要搞个研讨会,专门对此进行研究呢。
市六中的预考成果,虽然不是全市最好的,但是总体进步速度太惊人,值得深入研究,然后在全市推广开来。
这是教育局要干的事,也是造福广大学生的好事。
研讨会还没开呢,各校的领导们,先来取经了。
“老朱啊,你们学校这回考得很不错啊,是不是有什么方法,跟大家讲一下嘛。”
访客送走一波又来一波,朱校长忙中带笑,嘴巴要咧到耳朵根了。
“老朱,你们学校那个夏茗,有没有什么想法,比如换个学习环境。”市三中的教导主任,旁敲侧击地问。
市三中和市二中一样,都是一线高中,往年全市的高考前3名,都是在这两所学校产生的。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