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 / 2)
到了第三天,贾敏就依照之前和林如海商量的说辞,将嫣玉和黛玉送去荣国公府小住;就说自己多年在外未能在母亲膝下尽孝,只能让两个女儿时时在母亲身边承欢膝下。
琰儿听说两个姐姐要去外祖母家小住,就对贾敏摆出一副很是难过的愁眉样:“母亲。”
黛玉抚摸着幼弟,也有些不舍地向母亲开口:“琰儿便不能与我们一同去外祖母家吗?”
“琰儿还小。”贾敏慈爱地望着琰儿,却轻叹了一口气,与她们姊妹说起,“你们和几个表姊妹年岁相仿,在一起读书识字,也是再好不过的。琰儿年岁小,还需乳娘照顾着,也不好麻烦了你外祖母。”
嫣玉猜想其实母亲是不想让琰儿跟外祖母家的表兄弟接触太多,生怕他会被教坏了。
几个表姊妹都是饱读诗书各具千秋的妙人儿,可惜这一辈的表兄弟除了早亡的珠大表哥,竟是再无一人能认真读书以求考取功名光耀门楣。她们去了外祖家也是和姊妹们住在一起,可琰儿却是男孩子,到时候若是看着表兄弟们耳濡目染,难免要似那般学坏了。
贾敏看得透彻,自是要防范于未然。
“琰儿在家陪着母亲便是。”嫣玉拉着琰儿跟他好好说着,“若你也跟我们去了外祖母家,那谁在家陪母亲?”
“那我在家陪母亲。”琰儿听话地点头,一副故作老成认真的模样。
黛玉答应了等会来给琰儿买窝丝糖,琰儿这才喜逐颜开。
回头黛玉才撅起嘴和嫣玉说:“如今在琰儿心中,我们都还没有窝丝糖重要呢!”小姑娘一副很是痛心疾首的模样,惹得嫣玉忍不住掩唇轻笑起。
逾白和叶子带着几个丫鬟给姑娘收拾起衣笼。贾敏只让逾白、叶子和四个丫鬟跟姑娘过去照顾,姑娘的奶嬷嬷就不必再奔波于此。
因是小住几日,便只带了简单的换洗衣物和妆奁匣。
贾敏嘱咐她们同三个姊妹好好相处,要听外祖母的话,若有什么事就遣前院的妈妈回来相说。
“太太,这当真能行吗?”看见两个姑娘已经上了马车,站在贾敏身旁的柳嬷嬷还有些忧心。
“躲是躲不开的,不过是暂且避开这锋芒罢了。”贾敏垂眸,叹气道。
嫣玉黛玉来到荣国府,仍是赖嬷嬷带着小丫鬟早已在院里候着。马车停下后,小丫鬟七手八脚地搭好了车梯,嫣玉和黛玉才下了马车,向赖嬷嬷道:“妈妈辛苦了。”
赖嬷嬷满面笑容:“老太太听说表姑娘们过府来小住,可高兴了。”
之前贾敏私下给赖嬷嬷递了信,她是史太君身边的老人,又是看着贾敏长大的,向来亲厚;贾敏只说若有何不妥,还望赖嬷嬷劝着史太君。
史太君听说外孙女过府来小住,欢喜得要让婆子收拾了暖阁给两个表姑娘住。
赖嬷嬷听了就暗知不好,想着还好姑太太提醒过了,才劝着史太君说:“宝二爷和三位姑娘也是住在暖阁,再让两位表姑娘住进来恐是有不妥的。宝二爷和三位姑娘好歹是自家的兄妹,可表姑娘是外宗的;姑爷和姑太太自是晓得老太太疼爱外孙女,当做嫡亲的孙女一样疼着,可若教外面的人听说了什么闲言碎语,还当我们府上是那些没规矩的呢。”
史太君方才恍然:“还好是你提醒了我。”这才安排了她们姊妹住到后罩房;屋里重新挂上了香罗帐,也是宽敞亮堂。
嫣玉黛玉随赖嬷嬷去到后院拜见了外祖母。
史太君看见外孙女很是欢喜,拉着她们姊妹在自己左右坐下,慈和地问着她们平时在家里都做些什么,又说在府上就当是在家里一样,不必太拘着。
“母亲说,让我们听外祖母的话就好了。”嫣玉听着乖巧地点头。
“母亲让我们和姊妹们好好相处。”黛玉也说道。
“你的几个姊妹都是乖顺的,最是好相处不过了。就你母亲心思多。”提起女儿时,史太君笑意愈浓,望着她们姊妹的眼神也愈发慈爱,“你母亲还未出阁时,家里兄弟姐妹就数她最闹腾。”
黛玉望着对面的嫣玉,轻笑着向史太君说:“在家里姐姐也是最喜闹的;定然是姐姐最似母亲。”
史太君被哄得笑不拢嘴,半似嗔着她们:“哪有你们这般说长辈的!”但看着两个外孙女也是越看越喜欢,仍是和蔼地抚着她们姊妹,“看着你们姊妹啊,我就总想起你们母亲小时候,就跟你们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
黛玉听着很好奇:“我曾听徐家舅太太说琰儿与父亲小时候长得像,原来我们也是像母亲的。”又说起她们姊妹也长得并不很像,旁人见了她们姊妹都会觉得很奇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