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知识论和方法论(2 / 2)

加入书签

窦闻涛说:“网上说,金牛商学院的校训,彻底暴露了宋维扬是心学信徒。宋先生,这句话对吗?”

《锵锵三人行》的录播室很简陋,啥装饰物品都没有,就一张桌子三把椅子,桌上还放了三杯红酒。

宋维扬端起红酒品了品,歪着脑袋说:“这谈话气氛是不是太正经了,不像你窦闻涛的风格啊,到现在为止你都还没开过黄腔。”

“哈哈哈,”窦闻涛大笑,“得照顾嘉宾情绪嘛,我怕宋先生会不适应。”

宋维扬道:“按你的路数随便搞,我就是来跟你开黄腔的,不然就去许大美女的《名人面对面》录节目了。”

马嘉辉突然说:“一般而言,文涛只会对女嘉宾开黄腔。”

“那真是很抱歉,我的生理性别影响了你的即兴发挥。”宋维扬道。

窦闻涛立即把话接下:“为什么要强调生理性别?我的心理性别也很健康,暂时对男人不感兴趣。所以,咱们还是聊些正经的吧,金牛商学院的校训是:通术、驭势、合道,后面还有一句‘知行合一,方为根本’。你能具体阐述一下吗?”

宋维扬说:“通术、驭势、合道,其实跟阳明心学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来自于法家。韩非子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术、势、法三者合一,这里的法不单指法律,而是指规则与制度。在企业家的养成当中,我把‘法’延伸为‘道’,于是就有了金牛商学院的校训。”

马嘉辉说:“所以,这个校训是法家思想与阳明心学的集合体?”

“对,是一个集合体。”宋维扬点头道。

“那我就要请教一下了,”窦闻涛颇为好奇道,“在我的印象当中,法家好像就是讲法律的吧,坚持以法治国,跟当时的以德治国相对应。”

宋维扬道:“不是以德治国,而是以礼治国,什么都讲一个‘礼’字。是礼节的礼,而非道理的理。这里分为两个派别,一个是齐法派,主张术、势、法、礼并用,基本礼教还是要遵循的;而与其对应的秦晋法派,则抛去了礼教,只重视术、势、法。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相隔万里。齐法派保留了礼,等于法不上大夫,而且亲情大于法律,推崇亲亲相隐。秦晋法派抛弃了礼教,等于是不论贵贱,也不论亲疏,一切以规则与法律行事。”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窦闻涛道。

宋维扬纠正道:“是贵族犯法与庶民同罪,天子与诸侯王不在其中。因为所有的法家,都是跪舔诸侯王的,乐于给诸侯王当狗,而且是专门去撕咬贵族的猎犬。秦国能够一扫六合,就是有法家打根基,有墨家做辅助。”

马嘉辉对阳明心学有些研究,但他对法家还真不了解,直接选择闭嘴聆听。

如果换成其他嘉宾,窦闻涛是不会任由其发挥的,毕竟节目时间有限,说得差不多了就会把话题拉回来。但宋维扬比较难请,而且来头很大,内容再枯燥也会有观众听,窦闻涛乐得让其多说一些,大不了后期再来剪辑,或者是剪成上下集分开播放。

扯了一会儿法家,窦闻涛又问:“金牛商学院的校训说:知行合一,方为根本。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阳明心学是校训的核心?”

“是的,”宋维扬道,“我承认自己推崇王阳明。”

窦闻涛怕冷落了马嘉辉:“嘉辉研究过王阳明吧?”

马嘉辉点头道:“我跟李敖是忘年交嘛,李敖又是湾湾人,从小受的教育就是把王阳明视为圣贤。我开始研究心学,也是受到李敖的影响。我20岁第一次见李敖,他请我在餐厅里吃牛排。80年代初期的弯弯,请一个人吃牛排是很高的待遇,我当时的经济状况又很差,所以我对那顿饭印象很深刻。李敖对我说:‘嘉辉啊,你现在还很年轻。你要坚持一个理想,为了理想冒险付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么多年来,我看到很多人面对现实,放弃了理想,或者是逃避了理想。只有我李敖没有放弃,继续斗。’这段话其实就有很强的心学特点,王阳明从小就立志,一生都在坚持自己的理想。”

窦闻涛说:“我第一次知道王阳明,是课本上关于他格竹子的故事。以我对心学的理解,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是从万物中获得理,而王阳明是在顿悟中发现心即理,所以他说‘吾性自足’。王阳明的格物,从客观探寻转向了内心探寻。这在当时程朱理学盛行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程朱理学把一切都定死了,你应该做什么,你必须这样做,你对理也只能这样理解。而王阳明想要挣脱这种束缚,就必须从内心找答案。”

“对,”马嘉辉附和道,“阳明心学冲破了当时理学的意识形态,这个非常不容易,而且对我们当代人也有很大启示。”

窦闻涛说:“但我总觉得心学太过晦涩笼统,而且各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同样信奉心学的两个人,他们的思想体系或言行举止,有可能风马牛不相及。宋先生是怎么来理解并修习心学的?”

宋维扬笑道:“首先说一句,我不是专业学者,我说的只是一家之言,所以有不同见解的别来找我理论。我觉得吧,《传习录》当小故事看就好,别太较真了,而且有些内容可能是王阳明弟子们胡编乱造的。我研究心学,只了解王阳明的生平经历,再结合他的四句遗言即可。”

马嘉辉立即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王阳明对心学的总结,已经有点像佛偈了,非常形而上的哲学东西。而且操作难度特别大,需要悟性、毅力、智慧都非常高的人,才能把阳明心学修好。一般人也就随口说说,顶多把这当成追求和准则,所以很多人把心学修成了禅宗。”

窦闻涛总结道:“心学的起点很低,但顶点很高,易学难通。而且王阳明在世的时候,也没制定什么心学体系和修习方法,这就导致心学弟子修出来的东西五花八门,几百年来分成无数派别争吵不休。”

宋维扬说:“其实王阳明那四句话,已经把精髓都说完了。正着念是指导方针,倒着念是修行步骤。”

“还能倒着念?”窦闻涛惊讶道。

马嘉辉也有些惊讶,并且开始沉默思考。

宋维扬说:“正着念:一,天理没有善恶之分;二,人的意识导致善恶出现;三,人们应该致良知,分善恶;四,有了良知就能指导行动。这就是心学的指导方针。反着念:一,通过学习和做事,为善去恶,是为格物;二,经过格物就能深华对善恶的理解,是为致良知;三,致良知到了深层次,可以化恶为善,善恶对错随意转化;四,达到无善无恶的最终境界,即《道德经》所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理解为‘合道’。这就是心学的修行步骤。”

马嘉辉拍手赞道:“这个理解妙啊,我一直没想到可以反着念。”

宋维扬说:“反着念这四句,心学其实很好修的。一个人活在世上,鉴于学识、眼界、经验、能力的不足,肯定会做很多错误的事情。但只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就能领悟知识、总结经验、提高本领,这就是格物了。格物致知是一体的,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就能获得对万事万物的真知,这就是致良知。当格物和致知不断凝聚,就可以化恶为善了,最终到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而‘知行合一’四个字,则是说这四句话是统一的,可以同时进行,不断通过学习和做事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实践本领,又用不断提升的思想境界和实践本领来指导学习、做事。做生意也好,做官做学问也好,这些都能运用进去,说白了就是讲怎么做人。善恶也可以理解成对错、利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所以在我看来,心学不仅仅是知识论,还包含了方法论。正念四句是知识论,倒念四句是方法论。而心学的难点在于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

没了,这期节目到此为止。

《锵锵三人行》直接搞成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决定把宋维扬参与录制的节目,剪辑成上下两集来播出,明天还有第二集。

莫晓蝶最为一个高中生,似乎全都听懂了,但也仅仅是听懂而已。

但她老爸却非常触动,作为一个从基层爬起来的小干部,这位老兄太能理解宋维扬所说的内容。但理解是一回事,自己去做又是另一回事,普通人只需要喊“666”即可,这玩意儿的操作难度太大了。

悟性、智慧、毅力,缺一不可。

而有这三种品质的人,又何必去学什么心学,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能成功。

心学修出来的不是圣人,而是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目标,并为此不懈努力且“不择手段”的人!

心学精通者可不是书呆子,一个比一个老奸巨猾,因为他们的本事都是在实践当中修炼出来的。普通人经常被玩得晕头转向,到最后连怎么被玩死的都不知道。王阳明有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尘世即修行场”,他有个当官的学生,说以后不来听课学习了,会耽误自己的日常工作。王阳明反问道:“工作不就是一种修炼和学习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