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篇(2 / 2)

加入书签

这一回,新帝允了,谢行俭辞官致仕后和罗棠笙商量好了,决定搬回雁平林水村居住,隆庆帝得知消息后,特赐鹿角车送谢行俭回雁平。

谢行俭大哥逝世有十来年了,大嫂杨氏去的更早,谢行俭没回去前,林水村谢家老宅住着比谢行俭提前几年辞官归来的团宝,团宝守着偌大的宅子正愁冷清呢,这下好了,谢行俭和罗棠笙领着孙儿回来了。

谢怀知是在北疆成的亲,生有三儿一女,其中属大孙子最忙,膝下的两个孩子陪着谢行俭回了林水村暂住,至于谢行俭的儿子谢遇年成亲晚不说,中途还因为一些误会事导致儿媳和儿子大闹了一场,以至于儿子年过三十膝下还无子,后来好不容易追妻成功有了孩子,自是宝贝的不行,成天不离身,当然不愿意送到谢行俭这个爷爷身边来。

谢行俭才不管孙子外孙的区别,孙子被他爹霸着不松手,那他就带带曾外孙和曾外孙女。

其实要他说,晚年生活有罗棠笙和兄弟团宝陪在身边,他已经心满意足了,无奈女儿怀知总觉得他寂寞,非要把几个孩子往他身边塞,美名其曰享含饴弄孙。

回到林水村后,每天不用担心朝中事务的谢行俭比谁都快活,七十来岁手脚灵活,脑清目明,一点都不像个老人。

林水村到底是谢行俭幼年的大本营,每天清晨,谢行俭起床第一件事就领着曾外孙曾外孙女上腰河边慢跑,亦或是去后山那块当初被他发现的山谷里溜达。

山谷空气清新,在这里有无数新奇的东西,谢行俭每日都会挑拣一二说给两个孩子听,两个孩子格外喜欢听,谢行俭说累了就闭着眼歪着粗树干旁小憩,阵阵微风吹来,别提有多惬意了。

两个孩子的启蒙都被谢行俭一手包了,谢行俭倾尽毕生所有,试图将两个孩子培养成才,两个孩子也是相当争气,才□□岁的年纪就在雁平打出了神童名气。

打从谢行俭辞官踏上雁平土地的那一刻起,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秀才和举人登门请教,谢行俭均笑脸相迎,只不过后来精力有限便不再敞门答疑,一般是半月才迎人进门一次,纵是如此,登谢家大门的人还是源源不断。

这天谢行俭含泪将曾外孙和曾外孙女送上前往北疆的马上上后,转头发现家里来了一大两小。

来人是外人眼里雷霆决断,成熟稳重的谢遇年,以及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两个小谢遇年。

“晚妹她——”

不等谢遇年低沉富有磁性的嗓音继续说下去,谢行俭一把牵过两个长相一模一样孙儿,反手将谢遇年推出了门外。

罗棠笙见自家夫君把儿子拒之门外,顿时来了气。

“你又不是不知道遇年平日忙的很,好不容易孩子回来一趟,你做甚不让他进来?”

说着就要去开门,下一秒,只见一个大大的包裹从墙外抛了进来。

是谢遇年来时肩上背的包裹。

门外,谢遇年愧疚的声音响起:“爹,娘,孩儿不孝,又……又气跑了晚妹,孩儿实在没辙,请爹娘替儿臣先照顾两个孩子几天。”

说完,谢遇脸撩开衣摆双膝跪地磕头,旋即连夜离开了林水村。

双胞胎不哭不闹,只不过拽着谢行俭的手越发的紧。

罗棠笙听了这番话后摇摇头,儿子儿媳之间的事,她谨遵丈夫的话不插手半分,只不过可怜两个孙儿。

“走,爷爷带你们去抓鸟雀烤着吃。”谢行俭一扫之前的阴郁,笑呵呵的牵着两个漂亮孙子往后山的小树林走去。

……

时间如手中的流沙撒的飞快,隆庆十五年,团宝陪着谢行俭在林水村过了十年,最终没熬过这年寒冬,谢行俭嚎啕大哭的送走了小弟团宝,佛珠上赫然新增一条裂痕。

隆庆二十三年,时年谢行俭八十九岁,林水村讲究高寿过九不过十,远在北疆的谢怀知,以及守在西邺的谢遇年皆领着孩子赶至林水村给谢行俭贺寿。

谢首辅大寿当天,南来北往的宾客身份纷杂,有手握权柄的朝中重臣,有远道而来的豪商巨贾,让人意外的是,江南府鼎鼎有名的红颜衙门竟也派来了一支娘子军。

筵席上高朋满座,慈眉善目的谢行俭握紧同样白发苍苍的罗棠笙的手,在众人的目光上,缓缓坐上首位。

谢怀知和谢遇年也不复年轻,不过还是笑着上前举杯恭祝老寿星松鹤长春,天伦永享。

谢行俭笑呵呵的抬手让儿女都坐下,正欲说些场面话时,院门外忽然响起一声太监独有的尖嗓子。

桌上人的视线纷纷投过去,只见门口赫然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只不过老人身上穿着一件明黄蟒龙的宽袖袍子,众人瞳孔骤然一缩,不约而同起身跪安行礼。

谢行俭在谢遇年的搀扶下起身,老人急忙摆手:“先生快快坐下——”

来人是隆庆帝,比谢行俭小三十二岁,今年刚从皇位上退下来,听说新帝登基后隆庆帝就做起了甩手掌柜,带着侍从和爱妃巡游江南去了,没想到这会子竟出现在林水村。

相比学生熙宁帝,熙宁帝的儿子隆庆帝这个学生,进一步可以说是谢行俭一手带大的。

隆庆帝尚是皇子的时候,熙宁帝就将自己的老师——谢行俭拨给大皇子(后来的隆庆帝)当先生,那时候谢行俭忙着朝政之余还要照顾隆庆帝的课业,之后隆庆帝登基,谢行俭成为朝中有史以来首位担任过两位皇帝的先生。

隆庆帝的到来可谓是锦上添花,这场寿宴愣是闹到深夜才停歇,上了年纪的谢行俭当然没年轻时的精力和这帮人熬,早早的吃了长寿面后拉着隆庆帝进屋促膝长谈。

两个动动脚就能撬动朝政的人如今对烛闲坐,聊得不过是儿女之间的趣事,亦或是往年的糗事等等,谢行俭的记忆挺好,大约是年轻时沉迷于给孩子们讲小故事的原因,谢行俭的叙事能力相当强。

当谢行俭操着一口沧桑年迈的嗓音讲诉隆庆帝幼时在他身边犯下的一笔笔错时,隆庆帝忽然捂着脸伏在谢行俭腿上涕泗滂沱,一如当初做错了事被谢行俭严厉惩戒时。

待隆庆帝哀叹完自己少不更事,所以惹得先生常常生气后,忽闻头顶上方传来一声声平缓的呼吸声,隆庆帝立马抬头看,发觉先生不知何时闭眼困了。

……

谢想俭高龄九十时,谢家已经五世同堂,谢行俭忽突发奇想命人找了一位画师替谢家画了张全家福,又挑了族中几个书法好的孙子曾孙,帮他将大半辈子出的书籍一一整理了出来,不整理不知道,一整理才发现谢行俭年轻时的手稿书籍足足有两间屋子。

谢行俭自掏腰包将谢家老宅翻修了一遍,将隔壁的院子阔进来装成一间带回廊的图书馆,里面除了存放他这些年的考集书籍,还涵盖了他年轻时走访南疆北疆各地的游记。

自打图书馆建起来后,慕名上门的文人险些踩踏了门槛,谢行俭一不做二不休,将图书馆的大门对外免费敞开。

分文不取就能看到首辅的书籍,这些文人便是有再厚的脸皮也不好意思,因而每回来的时候都会自觉地带上一本书,久而久之,谢行俭独有的图书馆书梯满了。

林水村的谢宅后方早已经被谢家人扩建成书馆,由朝枝之年的谢行俭亲自提名为‘谢留书馆’。

现在一眼望过去,谢家似乎隐匿在繁茂的书海中央,馆中含有谢家,谢家盛着书馆,进去拜读的人无不叹一声谢家不愧是经由一代首辅亲手打造起来的书香世家。

谢行俭晚年注重养生,许是年轻时候的遗憾,上了年纪后,谢行俭开始跟着曾孙学习丹青,以至于谢留书馆里收藏了不少谢行俭亲笔绘制的丹青图,大到河山城池,小到鱼虾戏水。

谢行俭仙逝在百岁寿的第二天,无疾而终,罗棠笙紧跟其后,两人合葬在林水村,墓室之间隔有一扇小窗,俗称过仙桥,寓意来世再续姻缘。

才十年而已,谢氏后辈已经传到第六代,跪在坟前的孝子贤孙不下三十多位,亲手帮老祖宗换寿衣的双胎兄弟发现老祖宗胸前佩戴的佛珠又多了两道裂痕,数数一共有五道。

在五道深痕旁边还有三道浅痕,只不过裂缝不明显,双胎兄弟两人看了半天也没明白其中的奥秘,只好小心翼翼的将佛珠放置在老祖宗嘴里含着。

此情此景若是让相国寺的老方丈看了,定会笑眯眯的阿弥陀佛一声:“离世的父母两道,兄弟两道,夫妻两道,在世的儿女两道,一共八道,加上此前救命的一道,正好九道,九九归一,佛曰转世天道者有九条性命,大概如此。”

……

谢行俭离世的消息传到京城后,满朝呜咽,在位的新皇为其罢朝一日,并受承父皇隆庆帝、皇爷爷熙宁帝的御意,亲自颁旨赞誉谢首辅一生修德忠信、受道靖恭,足以撑起‘正’字而心无愧,谢行俭遂成为朝中第一个被谥为‘文正’的名臣,配享敬元帝王和庙庭,将以郡王之礼厚葬。

另外,新皇还亲自提笔雕刻谢行俭墓碑上的功绩——四朝旧臣,二圣先生,科举状元,官拜首辅,廉洁奉公,政声蜚著,举荐良臣为国效力,诛杀叛臣□□定国。

谢氏族人将墓碑运回林水村后,开始着人编写老祖宗谢行俭的生平传记,谢遇年的孙子尤为擅长书写传文,在爷爷谢遇年断断续续的口述中,将老祖宗从六岁上私塾至百岁临终前的事一一详细,命名为《谢氏容长传》,陈列在谢留书馆的密室。

自谢行俭去后百年,谢氏一族族人出了很多家喻户晓的政界名人,其中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当为谢行俭的独子谢遇年,谢遇年的精彩人生不比谢行俭逊色,除了谢遇年,还有谢遇年那对如雷贯耳的双胎将军儿子。

谢行俭的女儿谢怀知一脉较为特殊,其三子中竟有一人率兵统领了北疆蛮人部落,被当今圣上招为异姓王。

剩下的孙子辈几乎都走了科举路,据后世人统计,谢氏一族传承下来的子孙延续至今共有八十九代,在科举制废除前,几乎每一代都有科举出身者,秉持着老祖宗谢行俭以翰林院清贵之流入仕,因而后代子孙在翰林院任职的最多,谢氏光首辅就出了七位,在其他官位上卓越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全文完—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