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 / 2)

加入书签

如果要是问在暗讽什么,诃是大声呵斥的意思,轻是说话语气小,呵斥声又大又小,柳鹤衍是在暗讽先皇阴晴不定,说话声音又大又小。

还还还有七日前,柳鹤衍在街上遇到了一蛮不讲理的莽汉,那莽汉骂了柳鹤衍半天,柳鹤衍回了一句品行低劣。众官员给他按了个品行不一、没有良德的帽子。

……

温子衿看完众官员陈列出来关于柳鹤衍的罪状以及注释后,先是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尚好。”

确实是柳鹤衍这些年做事滴水不漏,再扒也扒不出什么黑料来了,不然温子衿也不会把这些离谱的罪状呈上去了。

温子衿撑着头想了一会儿后,吩咐手下人找来编书的师傅,将柳鹤衍的罪名编成儿歌,再造势流传至民间。

第45章 又来

一时之间柳鹤衍的黑料流传于大街小巷,原本柳鹤衍因为受伤的缘故戾气就重,再加之突然来了这事,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了昨夜写他罪状的官吏以及他们的家眷,逼着那些官吏熬夜再反过来找温子衿的罪状,找不出来就拿狗尾巴草挠他们脚心。

昨夜写柳鹤衍的那些罪状,可以说是这些大理寺官吏的毕生所学都用上了,现在逼着他们再写一次而且不许重复,这不是难为人吗?

年老的大理寺丞胡子都被气歪了,可他也不敢反抗,因为一反抗脚心就痒痒的受不了,这么大年纪了还要毫无礼仪的在桌椅上笑的七仰八叉的,他的一张老脸都丢尽了!!

其他几个官吏也是苦不堪言、老泪纵横,想当年他们寒窗苦读,如今竟然比苦读时还苦!

大理寺的众人一边流着泪一边绞尽脑汁的给温子衿想罪名。

不同于柳鹤衍做事谨慎、名声很好,温子衿几乎不出门,不出来参加什么活动,他的罪名更难想。

到最后大理寺的众人参照以往的罪罚案例,绞尽脑汁、脑汁绞尽才给温子衿想了几个。

首先,温子衿不喜欢出门,为什么?因为他在府里尽干些见不得人的事,是因为羞愧难当,才不敢出门的,根本就不是不喜欢。给他按个道德败坏的罪名。

其次,众人们找出了温子衿每次参加众大活动的记录,发现温子衿每次参加谢晚烛都在,这说明什么,说明温子衿对当时的七殿下、现今的圣上心怀不轨,不然为何谢晚烛不去的场合他不去,谢晚烛一去他就去,给他按个变态流氓罪。

再者,温子衿一副高冷矜贵、不可攀的模样,他为何要做出这副模样,因为他没有礼貌,他瞧不起人,所以对人才冷冰冰的。给他按个自视清高罪,此番德行根本就不配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师!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