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路[慢穿] 第166节(1 / 2)

加入书签

康熙对于皇太后的这些想法可不了解, 不过即使他知道了,估计也只会鼓励皇太后这样做。

要是不用大清这边出兵,就能够让科尔泌那边安分的待着,康熙还是乐见其成的。

康熙的确野心勃勃, 想要在有生之年收复更多的领土, 但大清这几年底子实在是太虚了,还得好好休养生息几年, 恢复一点国力才能够谈下一步行动了。

这次东巡, 反正皇太后也要去, 陶长安特地求了康熙, 把荣妃和邵阳她们一起带上了。

毕竟对于宫里的女子来说, 她们一生当中能够出宫看看的机会非常少,去一次少一次, 有机会合适她们去的话, 陶长安当然不会忘记带上她们的。

邵阳这还是第一次跟着大部队东巡呢, 这样的经历对她来说实在是太过新鲜了,一路上仗着武功好, 小夫妻两个人可是王得十分尽兴。

荣妃年纪大点了, 她可受不了年轻人那仿佛不会累的精力,主动去陪皇太后去了,可不想耽误小儿子夫妻两个人相处。

儿子成亲已经有几年了, 可对于他的身体情况, 无论是太医院那边的太医, 还是民间找来那些医术精湛的大夫, 都是束手无策的状态。

荣妃见小儿媳在知道了儿子的身体情况以后, 对小儿子还是一副不离不弃, 感情十分深厚的模样, 就不得不感叹这个儿媳妇真是娶对了。

有这么一个对儿子好的儿媳妇,荣妃这个做额娘的,都能够放心不少。

为了让小儿子夫妻两个更好的培养感情,荣妃干脆去找宫里的姐妹自己去玩了,偶尔也能够去皇太后那里坐坐,顺便欣赏一番东巡路上的各种美景,日子过的同样有滋有味!

只要有机会,小儿子都不会忘记把自己这个额娘带上出宫走走,能够有这样有孝心的儿子,荣妃心里还是感到非常满足的。

正是因为小儿子对自己这个额娘这么孝顺,所有荣妃才更想让他们夫妻两个之间的感情好一点,这样等自己走了以后,也不怕没人陪着小儿子了。

反正自己这个当娘的在儿子心里面非常重要,小儿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想到孝顺陪伴自己。

即使小儿子娶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妻子,但却没有因为这点,就娶了媳妇忘了娘,反而连带着儿媳妇一起孝顺自己。

好像娶媳妇,就是给荣妃自己多找了一个女儿回来孝顺自己一样。

明白自己在小儿子心中的地位无可代替,也没有人能够撼动,这就让荣妃更想让小儿子获得幸福了。

以后即使自己走了,也不用担心小儿子孤零零的一个人。

要是可以的话,荣妃更想让小儿子多生下几个孙子孙女,这样以后就不担心没人孝顺小儿子了。

可谁让小儿子的身体居然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只能够说天妒英才,估计是老天爷觉得小儿子各方面都太优秀了,这才特地让小儿子有了这样一个缺陷吧!

在小儿子身体还没恢复正常之前,荣妃只能够当一个助攻,让小儿子夫妻两个多相处相处,培养出更加深厚的感情了。

康熙和荣妃两个人都不给陶长安赐女子,后宫那边皇太后是跟着康熙走的,康熙都没做的事情皇太后自然也不会去做。

外面的人即使奇怪陶长安为什么只有一个嫡福晋,但看陶长安跟邵阳感情好,皇上和荣妃都没说什么了,也就不操心这个了。

私底下其实很多人也在猜测陶长安不行,要不然他们夫妻两个也成亲好几年了,怎么三福晋肚子一点消息都没有?

要是三福晋生不了,那皇上和荣妃他们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不赐更多的女人到三皇子那边开枝散叶的。

能够让康熙和荣妃不动,任由三皇子后院只有嫡福晋一个人的,那原因肯定是出现在三皇子身上了。

虽然众人心理对这点有所猜测了,但连皇上都不说了,他们这些人也不敢随便乱说。

不过在看到陶长安这个三皇子的时候,目光总是难免有点异样的。

对于这样的待遇,陶长安那是一点都不在意,自己有没有问题自己最清楚,人家要是想要多看自己几眼就让他们看吧,反正也不会少块肉。

夫妻两个在塞外那边每天骑马射箭,搞烧烤做美食的,日子过得确实十分舒服,至于朝中的事情自然有康熙他们去操心,陶长安只要带着老娘和妻子好好玩就是了。

这样放肆游玩,除了需要对康熙和皇太后恭敬点外,就不需要顾忌太多的日子,实在过得非常开心,陶长安还搞了不少塞外的特产带回京城。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没什么太大野心的皇子,只要不做那些会犯忌讳的事情,还是能够有不少自由度的。

陶长安这一年过得还是非常舒心的,并没有什么糟心事需要烦恼,跟胤礽在海外的基地建设得也都不错,要不是作为皇子,轻易不能够离开京城,陶长安都想亲自到海外那边去看看自己的基地是个什么情况了?

不过即使自己不能够亲自过去,但整个小国家的建设也是在他的设计下一点一点的完成了,如今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就差人口不够这点了。

人口的事情可以慢慢发展,只要自己基地那边生活好过,不愁会吸引不到足够的老百姓过去定居。

在建设基地的时候,陶长安考虑了很久,为了能够把基地建设得更加的完善稳固,他还是把水泥配方给蝴蝶了出来。

不过水泥这个事情他只用在了自己基地建设上面,倒是没大范围的推广出来,至于以后会不会把水泥带回大清,那就要看后面的情况来决定了?

毕竟要是自己手里老是能够出现好东西,周围的人就是再傻,估计也会发现自己有点问题了。

从他手里能够拿出古武和发现特殊植物,已经算是他能够做的最大程度了,至于其他好东西,自然得安排合适的人,让他们发现并带回来才行啊。

一个人手里冒出太多好东□□占所有好处这可不行,从表面看还是得百花齐放,从不同的人手里弄出点好东西,大家都能够占点好处才是最合理最安全的法子。

第二年的时候,康熙进行第三次南巡,去巡视黄河河堤以及在江宁那边进行阅兵,在这样的事情上,就不会再带太多女眷一起出行了。

黄、淮连年溃决,让下面的老百姓经常被淹没,造成巨大的损失,以前每年在黄河河堤建设上面,朝挺方面就花费数百万的银两去修建,可仍然经常决堤,给朝廷和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能够更好的修建河道,同时也是为了安抚两岸遭受了水灾的老百姓,康熙这才决定去巡视黄河、淮河的那些堤坝,看看要怎么修筑河堤?

毕竟朝廷这边花费了这么多银两在两河上面,但却一点成效都没有,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康熙这次带着擅长修建河道的专业人士,仔细的沿着两河的河堤查看了一遍。

陶长安作为诚郡王,这次也被康熙带出来了。

看到两岸那些老百姓遭受了这样多的洪灾,那惨状真是让人感到触目惊心,陶长安到底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看到这样的情况以后,他就开始考虑要怎么把水泥配方带到大清这边了。

毕竟要是有水泥可以帮忙稳固住河堤的话,两岸的老百姓就不用在连年的遭受家园被毁的灾难了。

水泥配方这个事情毕竟十分重要,陶长安安排好了人手,让他们装作是商队刚刚从海外获得的配方,特地回来献给大清的。

康熙这次南巡,也是亲眼见识到了洪水的危害,他没想到还没等自己巡视完河堤,就有人特地过来献上水泥这样可以解决河堤稳固性问题的好东西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